這一切,還要從賢者建立語文學派來說。
在賢者建立語文學派初,語文學派的權力完全由賢者和上等種來賦予。當然這樣的權力賦予有侷限性,也受到賢者議會(火精靈議會)的管制。
但後來賢者議會決定要將語文學派完全交予火族人,來進一步促進火族人文明的發展。
於是自建立語文學派的賢者隱世後,語文學派事實上已經完全由火族人自己執行。
當然,賢者議會依然會支援語文學派的正確活動。
只是問題是,當時的火族社會結構相當原始,而對知識傳播如此強力的語文學派,所造就的“高階”人才如此之多,背後又有賢者背書,自然很快就成為了諸國的頂樑柱。而結果就是,大多數的權力階層,不是加入語文學派,就是完全被甩出權力核心。
那些死硬不知變通的霸佔權力的“文盲”,輕易就被掃進了垃圾桶。
而一個國王和平民一同學習的組織,其對國家和社會的滲透力度可想而知。
同時不斷進步的社會基礎受教育程度,也不斷催生出更為先進的思想。
社會的核心制度,經濟的發展水平,人民對個人思考的不斷加深,都使諸國以極快的速度發展,火族人文明很快就來到“共和”的等級。
而諸國的劃分,開始影響火族人的發展。
在經歷幾次“友好協商”,加幾次“軍事演練”後,不敢真的大打出手的諸國,很快變成十國,然後只剩一個名頭。
於是諸國消失,一個新的國家建立起來,而很快國家的最高權力機構就確立了。
那便是:
十學者議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