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過飯,鄭好告訴鄭鐵山,村裡有發喪的。他要去看看,鄭鐵山說:“去吧,出去玩玩逛逛。”
鄭好不像張海,哪裡有熱鬧愛往哪裡鑽。他之所以去,主要是想去聽唐樹貴吹嗩吶。他喜歡聽嗩吶那種婉轉悠揚的聲音。
村口南北大路上早早圍滿了人。都是大小龍山村裡的村民,路中間扯上了電燈。
太陽雖然沒有落山,但是四五盞燈都已經打亮。大人們有的還在吃飯,端著碗,邊吃邊等待著出喪。
出喪是這裡農村習俗。就是死者所有生前親朋,前來送死者去墳地埋葬。除了恭敬的意思之外,更重要的是要讓長輩走的無牽無掛。
此時此刻,最高興的要數小孩子了,他們也不怕冷,拖著長鼻涕,喊叫著在人群中穿梭來去。
路兩邊從南向北擺放著數十個花圈。有的調皮小孩過去摘花圈上面的花,被看花圈的發現了就大聲地訓斥。小孩子就尖叫著逃開。
到處亂成一團,到處是人們議論紛紛的聲音。議論著死去人的生前瑣事。追憶著曾經的悲歡。
鄭好旁邊,有個端碗吃飯的年輕媳婦,對旁邊的老太太開玩笑說:“大奶奶,你看人家發才的娘,死了發喪,辦的多排場,將來你要是不行了,讓你兒子也給辦的排場大一些。”
老太太說:“我可沒有人家好福氣,我就一個兒子,人家發才娘四個呢。”
旁邊一個媳婦插嘴說:“你雖然一個兒子,可是你閨女有三個呢。我看你將來死了,辦的肯定比這更好。”老太太高興地咧著只剩兩個牙的嘴笑了。
“放炮了,放炮了”有人站在村口大聲喊。帶小孩的家長紛紛喊自己的孩子掩上耳朵。
隨著兩道耀眼的閃光,“砰砰”傳來兩聲震耳欲聾的聲音。沒來的及掩耳朵孩子被突入其來的炮聲驚得哇哇大哭。
兩聲炮放完,意味著前來弔唁的死者生前親朋都已經吃過飯。在死者埋葬之前做好了最後也是最隆重一次弔唁準備。
這時候,鄭好在人群中竟然發現了看熱鬧的鎖子,他走過去問:“喂,鎖子,你姐姐的病現在怎麼樣了,好些了嗎?”
鎖子認出了鄭好,搖搖頭說:“不好,這兩天老是咳嗽咳血。腿也腫的更厲害了。”畢竟是六七歲小孩,說完就又和其他孩子鑽進人堆,打鬧著玩耍去了。
四平八正的白布棚已經搭上,上接天窗,下接黃土。布棚掛滿了白綾。
棚內,紙紮的金童玉女站兩邊,一會就會一陣青煙飛上天。
桌上點心麻花雞蛋糕,樣樣都拿白紙包。香蕉蘋果橘子梨,豬頭公雞靈前桌面都擺齊。香一爐,燭一對。
厚重的黑漆棺材前擺放著是死者生前的照片,黑白色,看起來嚴肅而凝重。
死者兒子、孫子、孫女等直系親屬身穿孝服排隊跪好。只等嗩吶響起,就開始行八拜九叩大禮。東西兩側大路上,人群密密麻麻站立。
所有鼓樂在最南面就位。旁邊是等待弔唁的死者親朋。紛亂嘈雜的聲音裡偶爾夾雜了幾聲喊魂的鑼聲,和幾聲笙與嗩吶的試吹聲。在北風盡吹的雪夜裡,顯得悲涼而蕭索。
鄭好看見唐樹貴就站在鼓樂隊前面。表情嚴肅。他先行領吹,一聲哀鳴低沉地嗩吶聲起,鼓、笙、鑼等樂器緊跟奏響。
整個樂曲旋律跌宕起伏,柔怨摧腸,莊重敬肅,繚繞不絕,引領死者親屬開始跪拜弔唁。
鄭好小時候就聽老人說過,千年琵琶萬年箏,嗩吶一響全劇終。曲一響,布一蓋,全村老少等上菜。
哭的哭,抬的抬,後面跟的一片白。鞭炮響,嗩吶吹,前面抬,後面追,棺一放,土一埋,親朋好友哭起來。看來就是說的這個場面。
很快直系親屬跪拜後在死者棺材前放聲哭泣。旁邊有人說:“老大發壽家哭的不怎麼響,這不孝順啊。”
這個場合誰也不願背上不孝的的名聲。旁邊人剛說完,就有一個女人的哭聲直接高昂直上,刺人耳膜。旁邊諸孝子賢孫也不甘示弱,競相放聲哀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