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是兩支球隊都不願意看到的結果,奈梅亨進球之後,比賽場面豁然開朗。
雙方節奏加快,失誤也更加頻繁,六十分鐘,鹿特丹斯巴達率先做出換人調整。
羅伯特上場,替換下另一名中場魯特斯,齊策,杜普倫,羅伯特三人擔任三前鋒,林德伯格,範布倫和布哈里擔任三中場。
羅伯特上場,意味著斯巴達可以起高球威脅對方防線了。
雖然齊策在此之前頂進過一個非常漂亮的頭球,但是大部分時間他都爭頂不到,派恩斯也沒有一直選擇讓齊策在禁區裡頂頭球。
現在可以這麼做了。
羅伯特的上場,不得不讓奈梅亨原本的防守計劃做出改變。
他們之前對齊策的針對性部署很強,但是現在對手改打三前鋒,在這麼下去太容易讓另外兩個球員找到機會,只能改變。
齊策更多的出現在中線和鋒線之間。
鋒線是羅伯特,中場則是布哈里他們,齊策現在的站位更像是一個二前鋒,一個偽九號。
杜普倫和齊策搭檔過幾次前鋒,羅伯特還是第一次,但是齊策卻覺得羅伯特站在這裡,比杜普倫有效很多。
因為羅伯特是一個正經的中鋒,一個真正的中鋒球員。
在上海東亞,在美因茨,包括在此前的鹿特丹斯巴達,齊策從來沒有和真正意義上的中鋒一起踢過球。
在東亞,搭檔是朱爭榮,是呂文軍,前者更像一箇中場,後者更像一個邊鋒。
在美因茨,搭檔是許爾勒,盤帶,速度是他的優勢,不能指望他在禁區裡做支點,頂頭球。
在斯巴達,唯一客串過前鋒的杜普倫就是個越位大王……
羅伯特和他們完全不是一種型別的球員,他有身高,身體強壯,有拿球護球的能力,射門水平比除了齊策之外任何一位斯巴達球員都要強。
齊策在他身邊踢球,發現很多事情都能簡單一些。
比如上半場那次腳後跟助攻,其實齊策本來不打算這麼傳球,而是想給杜普倫。
杜普倫沒有理解齊策的意思,好在林德伯格及時的後排插上助攻,這球才進了。
羅伯特雖然不會像杜普倫那樣從邊路切進來,但是如果那次反擊是羅伯特,齊策還有更多的方式可以處理球,即使另外一點上杜普倫沒有切進來也沒問題。
這是陣型和踢法的問題,但也能看出一些端倪。
羅伯特在場的話,進攻有更多的選擇,而且能把球比較放心的交給他,然後自己在做下一步處理。
這就是中鋒的作用,進球不是他們唯一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