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羸的身子慢慢的僵在原地。
到底想做什麼?到底想要什麼?!
這個問題很簡單,因為用簡單的說法來說,他想做的,只是避免一百多年後,華夏文明被蠻夷攔腰斬斷的結局。
而說得複雜一點的話,他想做的,真的很複雜,如果真的將他想做的一切,全都和盤托出的話,辛羸覺得,沒有任何一個皇帝不會覺得心憂,甚至於根本就睡不著覺!
想想看,在皇帝不知情的情況下,辛羸便已經與羅馬那邊有了聯絡,甚至於在於闐以及西域諸國開始佈局,準備建立西域都護府!
不客氣的說,西域都護府即便是在大唐時代,那也是一塊幾乎有著中原大小的地盤,那樣大的一塊地盤,自立為王都綽綽有餘了!
尤其是,西域都護府,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那可是類似節度使的軍政合一的行政級別,也就是說,西域都護府一旦建立起來,辛羸就會真正成為北宋王朝控制不住的一股力量,甚至有可能再次掀起藩鎮割據的局面……
可若果不這樣做,他真的不敢保證能夠避免百年後的中原浩劫!
微微搖頭,辛羸淡然開口道:“陛下可否相信臣?!”
趙曙臉色極為嚴肅:“半信半疑!”
呵呵!
辛羸心底苦笑,沒有人會去理解你內心的想法的,他們看到的,永遠是你的外在表現,然後根據你的外在表現來揣測你的心思。
問題來了,逆向得出的答案,雖然很多時候是對的,但往往在關鍵時刻,它其實永遠都是錯的!
既然如此,就只能說一下簡單的說法了!
“臣想做的是,青史留名!”辛羸豁然開口,然後直視著趙曙,任由馬車顛簸,也依然一動不動。
“大宋如今面臨的局面,在臣看來,從內改革,必定失敗,甚至是徹底激化大宋內部的矛盾,導致帝國分崩離析,所以,想要拯救大宋,臣以為,只能從外面尋求解救方法!”
“哦?!”趙曙微微來了些許興致,關於將大宋存在的問題解決掉這件事,可一直縈繞在他的心頭,只是苦於一直拿不出來適合的辦法而已。
“說說你的看法!”趙曙的語氣緩和了一些。
辛羸點頭,接著開口道:“大宋內部的問題在於錢財的不合理運用,即冗官、冗兵、冗費三冗,冗兵乃是天災之時,收攏流民為官兵導致的,而且,此例從九十七年前就已經開始了,經過這近百年之後,現在驟然裁軍,恐怕反而會激起民變,所以,冗兵這個問題,只能讓他繼續存在下去,而沒辦法去解決!”
聞言,趙曙緩慢的點了點頭。
辛羸接著道:“冗官也是如此,自太祖淳化三年,科舉取進士超過一千三百人之後,往後,年年科舉取士均不低於一千五百人,到先帝慶曆三年時,科舉取士更是年年超過兩千人!如此疊加下來,官員自然冗多,可若是削減官員,又勢必會引起士子反彈,也會引發變亂!”
“而冗費,大宋開國以來,便實行高薪養廉,也的確使得我大宋沒了唐朝那般的貪汙存在,也就是說,削減官員俸祿,恐怕也沒有什麼用處,反而會導致大批人開始貪汙!”
“所以,臣以為,從內部改革,一旦開始改革,那麼大宋必然會陷入徹底的混亂之中。”
趙曙點了點頭,道:“卻是如此,所以那王安石在兩月前上書請變法之事,朕便直接回絕了!”
辛羸點頭,道:“既然內部改革行不通,那麼,我們或許可以從外面想想辦法,不只是我弄出來的那些東西可以高價賣到中原之外,同時,也可以如同這一次一般,透過戰爭,將外國之錢財收入我中原大地!而且,可以藉著戰爭,將禁軍中老弱病殘淘汰掉,同時,也就解決掉了冗兵的問題!”
“恩,有道理!”趙曙贊同著點了點頭,卻是接著開口道:“可你那以戰爭要求帝國賠款的做法,在儒生中,卻是引起了大部分人的鄙棄啊!”
辛羸微微一愣:“鄙棄?!”
“恩,儒家講究外聖內王,講究仁,你此次統帥西軍作戰的事兒,便是被儒生們批為不仁了!”趙曙笑呵呵的開口,想看看辛十一會是什麼反應。
辛羸呵呵一笑,道:“陛下,儒生誤國啊!前有秦焚書坑儒,保二十年江山太平,後有西漢,亡與經史子集,再有東漢,儒生貪腐無能,以至於天下三分!漢武之所以盛,乃是文景二帝用黃老之術的積累,大唐之所以盛,是李家崇道!”
“漢唐在崇道的時候,百家皆存,於是江山穩固,而漢獨尊儒術後,漢武帝一死,便天下大亂,而後,更是被王莽聯合著儒生篡位,在緊接著,王莽又因為觸動了儒生的利益,被劉秀聯合儒生覆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