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的,武媚看到李弘的批註,心中也憤怒不已。
李弘並無為政才能,政策十分保守,將她費盡心血的改革措施全部改回,她怎能不怒?
她鳳眼一抬,盯著眾官員,冷冷道:“皇帝胡來也就罷了,你們也都跟著他胡來?”
劉仁軌病重沒有來,站在她面前的只有劉齊賢、裴炎、李敬玄、婁師德、戴至德等人。
劉齊賢默然不語。
昨日和前日的朝會上,他都沒有站在李弘一邊。
雖然都有不得已的原因,但自覺有負先皇囑託,便不想在這方面反對李弘,以免又打擊到皇帝的權威。
裴炎和李敬玄則因皇帝在立後問題上退讓,便也退了一步。
而且兩人也受過李治臨終託付,在小事上不願與皇帝作對。
他們都不反對,其他官員更不敢反對了,於是被李弘批註的公文全部回到中書省,沒有再繼續施行。
武媚見眾人都不說話,心中更怒,暗暗動了替換這些官員的心思。
她性子裡既有狠辣果敢的一面,也有審時隱忍的一面。
既然沒有大臣出來反對,她就沒有正當名義讓大臣們繼續她原來的政策。
當即不再多言,起身離開了中書省。
回到紫宸殿後,她在殿內來回踱著步子,腦海中浮現一個個名字。
這些名字都是她的心腹,她打算從中挑選一名得力之人,取代劉仁軌中書令的職位。
便在這時,那名老宮女進入大殿,她見武媚來回踱步,知道她在沉思,便站立一旁,不敢驚擾。
良久後,武媚停住腳步,問:“胡萍,有什麼事嗎?”
老宮女遲疑了一下,道:“殿下,是關於陳子昂的事。”
武媚神色一冷,道:“怎麼,他還沒有離開軍營?”
“不,他昨晚已經離營了,不過……不過他離營時留下一篇關於與吐蕃人的作戰策論。”
武媚面色一緩,道:“他看來確實有心上戰場,過幾年吧,本宮會給他機會的。”
老宮女道:“殿下,事情恐怕有點麻煩,他那份策論不知怎的,被周王看到了。周王似乎看中他才能,親自找到他府上,請他回營。”
武媚吃了一驚,道:“承嗣的眼光可高的很,他竟能憑一份策論讓承嗣親自找上門去,莫非他真有軍事之才?”
老宮女對陳子昂印象頗佳,說道:
“奴婢一直就覺得,您手下的內衛中,就數他最有潛力。如今連周王殿下都認可其才,應該不會錯了。”
武媚皺眉想了好一陣,心想:“就算承嗣將來發現陳子昂是我的人,也是他自己將人追回去,怪不到我身上。”
點頭道:“既然如此,就讓他回去吧。”
老宮女答應一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