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仁軌沉默良久,暗道:“李勣拿住我話頭,若是再反對,胡攪蠻纏的就是我自己了。”嘆了口氣道:“老臣無異議。”
李弘惶急道:“老中書!”
劉仁軌苦笑一聲,道:“陛下,您當初若是聽了老臣諫言,趕走那突厥女子,何有今日之事!”
武媚微笑道:“來人,給劉卿賜座。”
劉仁軌在武承嗣對面坐下,朝會繼續進行。
眾臣商議著太后朝會間隔,一番爭論下,由武承嗣最後一言拍定,九天一會,朝會時間定在每月沐假日前一天。
昨日朝會匆匆而散,本有許多大事還未決斷,其中一項最重要的便是官員調動。
李治歸天后,按照朝廷舊例,老臣必須主動提出告老辭官,如果新皇挽留,才能留下。
新皇若是不留,就只能挪開屁股,讓給別人。
一朝天子一朝臣便是這個道理。
劉仁軌、李勣、蘇定方、諸葛三元等年老官員紛紛出列,向皇帝請辭。
李弘還沒說話,武媚便道:“眾卿皆是國之棟樑,如今新君繼位,正需各位全力輔佐,怎能辭官只顧自己去享清福?本宮不準!”
一句話便將所有老臣留了下來。
武承嗣見大事已定,起身出列道:“啟稟太后殿下,您讓臣調查的事情,臣已全部調查完畢,國庫被盜的財物,已重新歸入國庫。”
太府卿跟著出列道:“昨夜和今晨,周王殿下共從宮外運入左藏庫兩筆款項,摺合銅錢四百六十萬貫。”
群臣皆吃了一驚,就連李勣和蘇定方也面面相覷,兩人從未聽武承嗣說過國庫被盜之事。
武媚點了點頭,向眾大臣說道:“諸卿想必對此事都十分疑惑。”
蘇定方吃驚道:“太后殿下,國庫真的被竊取了嗎?”
武媚鳳眸環視一圈,點頭道:
“不錯。此事要從年中說起,當時本宮正在籌備泰山封禪的事,戶部向本宮提出一個奏本,李尚書,你將當時的奏本內容,向眾卿說明一下。”
李崇義出列道:“是。”
側轉過身,面朝著眾臣道:
“去年因遼東之戰,國庫入不敷出,存餘已然不多,今年若進行泰山封禪,耗費巨大,封禪後國庫很可能剩餘不到百萬貫錢。”
眾臣皆面面相覷,最近朝野已有傳聞,說國庫連年征戰,已然耗空,許多人原不相信,哪知真有其事。
更令人驚訝的是國庫耗空的原因竟是因為被竊,而且聽周王剛才口氣,他似乎一直在暗中調查此事!
李弘驚疑不定,立刻質問道:“周王,朕聽說你昨日將蕭府、韋府抄了家,莫非就是因為此事?”
武承嗣正要回答,武媚道:“皇兒,你別心急,先讓李崇義慢慢說。”
李弘悶悶應了一聲。
李崇義繼續道:“當時我上奏此事後,太后殿下命我們戶部、太府寺、少府監都不得對外宣揚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