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行儉問道:“李元帥和薛大將軍兩路人馬情況如何?”
劉審禮答道:“薛大將軍一月中旬便引軍東進,一路上並沒有遭受太大抵抗,如今已到了鴨綠江北面駐紮。李元帥也於三日前向國內城進軍。”
“他們可在新城和遼東城留下人馬駐防?”裴行儉又問。
“李元帥在新城留下五千人馬,薛大將軍只留了五百人。”
裴行儉皺了皺眉。
武攸暨挑眉道:“遼東城只留那麼點人,要是高麗人走水路突襲的話,豈不是斷了他們後路?二哥,咱們要不要提醒一下薛大將軍?”
武承嗣還未說話,劉審禮便搶著道:“不可,薛大將軍必然是有所考慮才如此佈置,我們若是冒然提意見,反而會得罪薛大將軍。”
武承嗣頷首道:“劉郎將說的對,我也是這個意思,咱們打好自己的仗就是了,其他兩軍的事就不必多操心了。”
說到這,站起身,一臉肅然道:“眾將聽令!”
眾人齊齊站直身。
“由劉審禮領五千步兵,鎮守南蘇城。”
“末將得令。”劉審禮拱手道。
“裴行儉領兩萬步兵、五千騎兵,帶元彪、侯延景、羅素攻打鴨綠城!”
“末將得令。”裴行儉、侯延景、元彪、羅素四人齊聲道。
“我領兩萬騎兵,帶韓成、黑齒常之、武攸暨馳援扶余城。”
武攸暨三人拱手應命。
軍令傳達後,各將立即回各自軍營做出發準備。
次日清晨,大軍分成兩支,分別由武承嗣和裴行儉各領一支,分兵向東北和東南方向進軍。
離開之前,武承嗣給劉審禮下了一道命令:讓他蒐集大量的硫磺和硝石,越多越好。
劉審禮雖不明原因,卻不敢對武承嗣的軍令絲毫大意,立即挑選了兩百名軍士,專門負責此事。
從西向東的高麗官道上,武承嗣騎兵所過之處,蹄聲震天,塵土飛揚。雖然全員都是騎兵,但因道路崎嶇,行軍速度受到影響。
直到第八日,才到達距離扶余城八十里的永吉城。
永吉城內本來也有一千守軍,然而得知來犯唐軍有兩萬鐵騎後,早已望風而逃。
武承嗣並未入城,讓大軍在城西十里外駐紮,再派出大量斥候,打探扶余城情況。
過了兩日,斥候接連來報,說樂伯和靺褐人的軍隊,分別從北門和南門猛攻扶余城,尤其是南門戰況,極為慘烈。
帥帳內,黑齒常之進言道:“大將軍,他們連日猛攻,士兵必然十分疲憊,咱們趁勢攻打樂伯的軍隊,必能大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