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瞧見李治已被武承嗣說服,便壓住脾氣,恢復了笑臉。
武承嗣淡淡道:
“如果攻佔高麗全境,必將與新羅人陷入長期拉鋸戰,為了對付本土反抗勢力和新羅人,朝廷必須屯重兵在高麗。屆時吐蕃人若是打過來,咱們才真正會陷入兩線作戰的困境,而且還難以擺脫。”
沛王點頭道:“有理。”
太子哼道:“何止是有理,這才叫深謀遠慮!老六,你剛才還說接受高麗人歸附很可笑,現在才知道是誰可笑了吧。”
沛王躬身道:“皇兄教訓的是。”
太子走到武承嗣身邊,拍了拍他肩膀道:“表弟,你果真是國家棟梁,以後本宮要向你多多學習了。”
武承嗣笑道:“殿下謬讚了。”
繼續道:“我朝是應淵男生之請,進兵援助他。如今淵男生和淵男建和好,我軍實則失去了進兵理由。
這時候兵鋒雖盛,但缺少道義,縱然佔據高麗全境,也會遭受猛烈反撲,這是最後一點壞處。”
李治一拍御案,朗聲道:“承嗣,你的這條策略非常好,朕準了。”
武承嗣忙道:“回陛下,答應高麗歸附是李公之謀,薛仁貴將軍和契毖何力將軍也都聯名上奏,這是臣等四人的奏摺。”
魏東福接過武承嗣的奏摺,呈給了李治。李治閱畢,微笑道:“原來是李卿出的主意,甚好,甚好。”
武承嗣道:“陛下,李公之策中,朝廷需留一人治理遼東,鞏固打下來的土地。”
“就讓李卿來治理,如何?”李治問。
武媚提醒道:“陛下,李老將軍年事已高,怎能長期待在遼東苦寒之地。”
李治一拍額頭,笑道:“是朕疏忽了,那諸位以為派誰留守遼東為好呢?”
沛王笑道:“父皇,兒臣以為沒有人比表弟更合適的人選了。”
“兒臣也覺得表弟最合適不過!”太子不甘落後。
武媚道:“陛下,承嗣雖然作戰勇猛,但並無治理地方經驗,還是另選良將留守吧。承嗣,你可有建議?”
武承嗣拱手道:“侄臣舉薦左武衛將軍裴行儉擔任此職!”
沛王本想將武承嗣留在遼東,見無法成功,便決定安插自己的人手,上前兩步,拱手道:
“父皇,兒臣以為裴行儉原先不過是中郎將,剛升任將軍不久,若是再給他升職,只怕旁人不服,左金吾衛大將軍張虔勖久經戰陣,在軍中資歷深厚,更為勝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