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理寺時,諸葛南說鄭家十幾口是在離開長安城地界才遇到山匪。
這句話引起了韓成注意。
他懷疑殺死鄭家的人,很可能是綠林中人。
自從五十年前,大唐一統天下後,天下結束戰亂,百姓生活越來越好,綠林好漢也紛紛洗手退隱。
就比如韓成父親韓義,以前也曾聚嘯山林,建立山寨。不過後來他帶領手下投效李唐軍隊,成為千牛衛一名低階軍官。後來又被李世民賜給周國公武士彠做侍衛。
韓義憑藉高超武藝,做到周國公府侍衛統領的位置,年老後,又將位置傳給自家兒子。
長安城中有不少像韓義這樣洗白的綠林大盜,與普通人相比,他們更加珍惜這份安穩的生活,絕不允許有任何人破壞。
因此綠林道上有一條不成文的規定,誰也不許在帝都長安生事,否則下場將極為悽慘。
所以往往發生在長安城的命案,幾乎沒有綠林中人的身影,若是他們要殺的人在長安,也會等其離開長安地界,這才動手。
這和鄭家人遇襲的情況很吻合,韓成覺得順著這個方向調查,說不定能幫到自家公爺。
沒過多久,韓成便來到夜雨秋門前,眼前是一座碧瓦朱簷,富麗堂皇的樓宇,因天色近晚,樓外賓客已成群結隊而來。
在唐朝時期,“青樓”這兩個字與低俗是並不沾邊的。樓中姑娘以唱曲跳舞維持生計,賣藝不賣身,稱得上是文人士子的精神樂園。
青樓女子也分檔次,最低檔以賣笑為生,中檔女子大多容貌出眾,但缺乏才藝,多服侍權貴。
最高檔的女子都是博學多才之輩,被旁人尊稱為“都知”。
這種女子不僅才貌雙全,文采卓越,而且氣質高雅,長袖善舞。
長安城中無論是豪門權貴還是文人墨客,都以參加她們舉辦的文酒之會為榮。
平康坊最出名的“都知”有三位,分別是夜雨秋的顧珞兒、落櫻樓的藍小樓,以及浣溪苑的顏茴茴。
與落櫻樓和浣溪苑不同,夜雨秋的賓客既有身著錦衣玉帶的豪門公子,也有一襲布衣的寒門書生。
這隻因夜雨秋頭牌“都知”顧珞兒對達官顯貴不屑一顧,而那些文采出眾的寒門書生,反而更能得她禮遇。
韓成邁步進入青樓,只見大堂之內,桌案擺放的極為雅緻,吟詩聲、絲竹聲、唱曲聲不絕於耳。
韓成很不適應這種氛圍,皺著眉頭對一名管事說了句“我找盧雄”,便找了張座位坐了下來。
不久,一名身材魁梧的大漢走了過來。
此人便是盧雄,他老子以前也是綠林賊首,與韓義是結拜兄弟。不過因為沒有投靠朝廷,後來只得隱姓埋名,混的遠不如韓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