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早餐,問清楚接下來的路程,胡小飛牽著馬,再次踏上了去茅山祖庭的爭程。
胡小飛感覺自己去茅山祿名,就像是唐三藏去西天取經,但是第一難他就沒有過去。
馬,他依然還是不會騎。
在大都市裡待久了,人們嚮往著大自然,那種天然無修飾的美感。
但是一天到晚都待在樹林,一眼過去,除了花草樹木,就是花草樹木,再好的風景也看膩了。
到現在他才知道,所謂詩人寫景,那完全都是在城裡待久了,不然他們也不會遇見點樹,看到點草,就心情澎湃,靈感迸發。
按照四目師叔的說法,今天晚上之前,他應該能走出這片山脈。
終於在傍晚之前,胡小飛走到了山脈邊沿,看著山腳下的炊煙,胡小飛邁著輕快的步伐,哼著小曲,向山下走去。
中途還遇到一個同樣下山老哥,問過之後,他才確定,沒有走錯路。
胡小飛發誓,他下次要是遠行,一定要找一個認識路的人一起,不然他寧願宅著。
真是太艱難了,在這個沒有導航,沒有路牌,甚至連省縣交界處,有的連界碑都沒有的時代,想要走對路,完全是憑記憶和方向感。
下山村,一個不大不小的村子,俗話說得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村裡的百多戶人家,幾百口子都靠著這座大山供養。
所以,村子裡的人都很迷信,大都認可山神的存在。
而山神廟,也是村子裡最華麗,最顯眼的地方。
時值傍晚,村裡的老少爺們都坐在山神廟前的空地上,聊天,喝酒,玩鬧。
胡小飛一路走過,引得村民頻頻側目。
山下的村子,一般來的都是收山貨的商人,再加上胡小飛牽著馬匹,才被村民誤認。
一位壯漢,迎著胡小飛走了過來。
“小哥,你這是來收貨的?怎麼這麼晚了才來。”
胡小飛被問的滿頭水霧,當下搖頭。
“那你是?”
“我路過,從山那邊過來的。”
“這條路可不好走啊,看來小哥是個有本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