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單純流行音樂演唱上來講,這首歌的難度不是一般的強,是音區跨度很大的歌曲,key定低了前面下不去,定高了主歌舒服了副歌就是在作死。
而且金溪善的演唱裡,有最後升key的高音這還是人們第一次見識到她的最真實唱功,現場的很多人都露出了被震撼到了的表情。
尤其是她的高音在副歌部分與音樂完美的契合感,這種契合感會令人起一身雞皮疙瘩的極度享受感,以及對這樣聽似無底限高音的恐懼。
那種尖銳如鋼琴高單音起時撕裂的感覺,聽上去很有種預感她喉音高亢瀕臨撕裂的感覺,但隨後她底音自如的滑入,以及鼻音低迴黏著的旋迴感,立馬就把歌曲本身的難度,很舒展的轉換成悅耳的愜意。
總之,這首歌的演繹真的是一場很完美的演出,歌曲高.潮段,鋼琴音升回到高音調,鼓聲加入共響,鄧紫棋人聲進一步升調,這階段人聲和主旋律契合完美,人聲混高音共響足,激情澎湃。
結尾段,鼓聲共響消散,獨留鋼琴高音,人聲降調,回到歌曲一開始的樣子,澎拜過後的旋迴,帶來沉寂感,沉思感,結束。
歌曲和主題、歌詞也很契合,情境解析是一個女子失戀,沉默的痛苦中,開始試圖反抗和自我救贖,激烈的自我批判和批判他人。
最終階段性的完美戰勝痛苦,但是激烈的勝利喧囂後,無法排遣的孤寂感徘徊不去,或者,勝利的疲憊馬上撲了過來。
歌聲停止,滿場譁然,足足十幾秒鐘之後的下一刻,才轉換成鋪天蓋地渲染而開的爆炸性喝彩聲音。
合著更加強烈的掌聲四起,有人在自發的咆哮出清澈尖利的“ Katie(卡蒂)”口號聲音。
這種情形像極了世界各地人們呼喚劉清山“外星人”的強勢踴躍感,這是一種人氣爆裂所帶來的群情激奮,更是鐵粉面對偶像時候的歇斯底里。
炸裂的演出效果,幾乎讓劉清山都感到了驚奇,只有他心裡最清楚,這樣的眾相相應的陣勢是源自於人們心底的最真實感受。
而且這種人們自然反應裡的讚歎是顯而易見的,因為這首歌的作品本身品質是超越性的。
歌曲的風格介於搖滾和古典之間,沒有古典的拖沓和搖滾的敘事鬆散,結合古典的敘事完整和搖滾的迅猛澎湃,以前並沒有這類歌的出現,僅就聽歌經歷來說,絕對是一首開創性的歌曲。
哪怕對樂感毫無深入體察感的人,也能聽出來它的高難度跟與眾不同,這就是經典音樂因何吸引人,完全取決於聽眾個人與這首歌能否產生的心靈共鳴。
這首歌難在低音,加上開頭只有星星點點的鋼琴伴奏,幾乎是在清唱,而清唱毫無疑問是在中音區最穩最舒服的,但壓著嗓子清唱非常容易失誤。
更專業的詮釋是,副歌之後則是渾厚的真聲,整首歌從低8度,到偏假的高8度,再到偏真的高8度,最後迴歸低8度,層次感不用多說了,就是沒有絲毫樂感的人,也能聽出來它的難度來源。
實力碾壓!
嗓音的直接傾覆!
完全的透過單純的優質聲帶帶來的全場震撼,便是金溪善的聲樂老師谷芸大師,此刻都是一副目瞪口呆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