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著它,你能想象到一個個鮮活的人,慢慢地被生活磨去了稜角、挫去了銳氣,渾渾噩噩宛如行屍走肉,如同被殺死一樣。
只聽前面部分,確實挺令人情緒消沉的,直到後面的副歌部分的到來。
首先就是忽然變得蕩氣迴腸的編曲,大提琴琴弓摩擦琴絃急促的聲音,讓現場觀眾們的情緒直接炸了。
這支樂隊標誌性的小號也是密集出現,四人組合的小號團隊,一下子就把整首歌帶來了第一次昇華。
緊接著軍鼓敲的瞬間,令所有的人立時不能自拔,隨
後加入的大提琴,再一次把旋律推上了高潮,太華麗了。
儘管這段旋律距離副歌的唱起有些冗長,但讓人們感受到的不僅是聒噪、死寂、沉默
、聲嘶力竭、驕傲的死亡等等的諸味雜陳,而是鼓點敲在心頭上帶來的顫慄,小號吹得你瞬間的熱淚盈眶。
生活在經驗裡直到大廈崩塌
一萬匹脫韁的馬在他腦海中奔跑
如此生活30年直到大廈崩塌
一萬匹脫韁的馬
在他腦海中奔跑
如此生活三十年直到大廈崩塌
雲層深處的黑暗啊
淹沒心底的景觀
副歌部分的唱響,除了主唱獨特的嗓音,還多出來劉清山的渾厚磁性。
兩種不同的雄性荷爾蒙嗓音的貫穿結合,頃刻間就令所有的聽眾們直感頭皮發麻,觸電般感覺在腳底和頭頂之間瞬間蔓延。
這種不同聲部交匯出來的無盡滄桑,既如悲歌當泣,又似冷哼誌哀,說不盡的真摯悲涼。
更準確地說,它更像一把鋒利的鋼刀,剎那間撕開你內心最脆弱的初愈傷疤,帶給人痛上加痛的撕裂痛感。
但專業的人士卻聽出來了一行時代的眼淚,一份歷史的記錄。
同時,歌詞給這首歌新增了深度,使得作品的境界得到上升一個高度,每個人都想了解歌詞描述背後的內容,甚至躍躍欲試。
然而對於歌詞的過分解讀,往往會割裂作品的整體性,以及貶低作品價值的危險。
不過這正是劉清山所希望的,因為有關注才會有流量,不然不足以讓歌迷和市場對這支樂隊產生足夠的印象。
關於這一點,他也提前跟樂隊的人說明了,得到了他們的共識。
其實搖滾精神是
人的精神,不用太強調搖滾這兩個字,這首歌就把這方面體現了出來。
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