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村長這才後知後覺:「你這小子原來想著鬧這一出,我就說嘛,拍點花絮為什麼還跟村民們的家長裡短有關係?」
本善大叔同樣是聽到原因之後才恍然大悟:「山子,做得好!不過在這裡開辦一個養雞場,會不會以後的運輸會影響到銷路?」
由於地處山區,進入這個村子的主幹道,實際上就屬於山路了,不僅路面狹窄,由於施工難度問題,平坦度也得不到保證。
現在才07年,還遠沒到後來村村通公路的階段,即使現有的路段,也是鄉政府和各家村子自籌資金修建的。
因為這裡的村和村之間相隔距離都很遠,而且每個村子的規模並不大,還遠遠達不到政府撥款的入門條件。
地廣人稀也就預示著缺乏必要的基本生活資源,這裡的人平時吃雞蛋根本沒地方可買,因為最近的鄉鎮集市距離這裡也有個幾十里路。
況且這麼落後的交通狀況,從那裡買回來的雞蛋,等回到了家也沒剩下幾個囫圇的了。
再由於這裡靠近山區,天一黑就會出現各種動物,普通人家裡養的雞,就是這些夜行者主要的關注目標。
所以這裡附近的幾個村子裡,都不具備家庭式散養雞鴨的條件。
而且一年四季至少有四到五個月在不間斷地下雪,若是算上化雪的時間,還得再加上兩個月。
這樣的惡劣條件下,顯然家裡能養幾隻雞,並且能長時間飼養下去,對於這裡的人家來說,是件很奢侈的事情。
因為鄉村的雞舍都在露天地,沒有誰家為了保證雞鴨的安全,把雞舍搬到屋裡面去,不然的話那樣的屋子還能住人嗎。
最重要的是,劉清山的這筆投資可不小,因為他打算建一個相對先進一些的正規養雞場。
因而投資部分就不僅限於一些基礎建設了,還得滿足各種裝置的提供。
像是育雛裝置、飲水裝置、飼餵裝置、清糞裝置、養殖籠、恆溫裝置、通風裝置、消毒裝置等等,都得一步到位。
他甚至打算連將來需要的運輸車輛都給配齊,至於修路的事就牽扯得太多了,那是以後需要考慮的事情。
這麼一整套裝置下來,不得有個一兩百萬。
這個數目對他來說只是手指縫漏下來的一點,但對整個村子來說,卻是件天大的大好事。
劉清山事先讓石慧在網上查過了相關資訊,開一個養雞場,養一萬隻雞大概投資2040萬左右,不同地方的租金不同,費用會產生差異。
以一棟一萬雞計算,採用四層階梯式蛋雞比較划算,15萬隻規模最具競爭力。
現階段,存欄10000只以下基數較大,但是5000只以下的,會逐步退出。
有些養殖培敏山時間超過10年及以上的老雞民,累積滾動發展,養殖經驗豐富,且思維意識超前的,基本規模都發展到15萬隻區間內。
所以,劉清山不僅出錢投資,還會幫村子裡請來專業的農業技術人員加以指導幫助,進而實現科學養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