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王羲之的話,幾乎所有人,臉上都浮現出滿意之色。
對於樓上諸人而言,王羲之這就是在告訴大家,自己兒子不會參與這種比試,一來是給大家個機會,二來也表現出他王羲之確實是想看看年輕人的本事。
起頭的嘛, 不論好壞,不過就是給大家一個示範而已,甚至不會參與到之後的評價之中。
也對,王凝之這樣的,若是夾雜在中間,那別人還怎麼出頭,就算是有人想吹捧一下某一位公子,也總是越不過王凝之,否則別人會覺得小氣,畢竟人家是太后都欣賞的人,是天子陪讀,能陪天子讀書的,難道還不如你家的孩子?
看來王羲之果然是相當貼心的,特意把自己兒子給丟出去,不讓他為難大家,一時之間,眾人對王羲之更是敬佩幾分啊!
不少年紀一大把,鬍子花白的老人家,都對王羲之投以欣賞的目光,果然是能沉得住氣,在會稽苦心經營這麼多年的人,做事兒真是滴水不露,由此可見他安排王玄之入京,應該也是做足了準備的, 這次的東風, 家裡可一定要乘上!
至於樓下的年輕人們, 也都鬆了口氣, 首先,不用第一個開口了,這種第一個說話的,總是會受到諸多點評,諸多質疑,別管說的多好,那都是要被這些老人家拿來做樣子的,可沒有人願意給他們當靶子。
然後,王凝之來做第一個,只要不是把格調起得太高,那接下來大家就都能和睦相處,關鍵是他第一個,那也就不參與之後的好壞評價了,絕對是好事兒一樁。
除了幾個面露不渝的年輕人,都是這兩年會稽有名的才子,覺得好不容易有機會能跟王凝之一較高下了,卻被人橫插一腳,很是不爽。
畢竟王凝之聲名在外,只要能和他比較一下,輸了不丟人,贏了賺翻,這事兒有百利而無一害啊!
不論別人是怎麼個心思,王凝之眼下是顧不上的,只是非常無語地翻了個白眼。
老爹這是想避嫌啊!
要說自己兒子答得好,難免被有心嫉妒者說什麼自己在給兒子鋪路,而說兒子不如別人,那豈不是在打自己的臉。
所以,直接就把兒子給踢出答題隊伍好了。
這種簡單粗暴的方法,果然是老爹一向的行為方式,只不過對於得不到獎勵,得不到讚揚的王凝之來說,就很悲催。
謝道韞的聲音在耳邊響起:“夫君,快點說話,不然爹爹要生氣了。”
王凝之這才從沉思和不滿中回過神來,一抬頭,果然老爹正在不滿地瞪著自己,大概是覺得自己這麼不配合,讓他老臉很尷尬。
無奈,王凝之眼珠子轉了轉,朗聲開口:“既然大家謙讓,那我就獻醜了,來給大家起個頭。咱們以秋為題,我便作詩一首,獻於諸位尊長前。”
略頓了一下,再開口: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場中的聲音,從他開口時起,便都已經停下,幾乎所有人都把目光放在王凝之身上,這小子是會稽長大的,要說熟悉,其實在場很多人都很熟悉他,只不過王凝之作詩,往往都是在錢塘,還在豫章之類的地方,反而是在會稽很少會作詩說文。
這也正常,長輩們的聚會他參與不了,後輩們的聚會上,他又是老大,沒有人能使喚他,自然就不需要像普通年輕人一樣,動不動就被要求答題來滿足長輩們訓斥評價的虛榮心了。
所以對於王凝之的才能,大家是都知道的,但作為最熟悉的這些人,卻不怎麼能見到,今兒倒是個機會。
只不過這幾句一出口,大家也都放下了心裡那點兒念頭,比如他答得不好,就如何如何之類的。
雖然詞句並不華麗,但裡頭那種曠達之意,卻彷彿要衝上天際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