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兒,你去幫爸爸把廚房裡拿一個大面盆出來。”
“知道了。”很快,玲兒就端出來一個大的鐵盆出來。
吳有勝把竹簍裡的艾葉倒出來,先進行一番挑揀,把黃葉子和一些很硬的莖稈給摘掉,之後,再把艾葉放入大盆裡,反覆清洗好幾遍,直到把艾葉裡的泥沙給清洗乾淨。
然後,濾幹水。
等吳有勝弄好後,楊玉秀差不多也把飯給做好了。
一家人吃了飯後,就開始了製作艾米果。
先是燒火,在大鍋里加入大量的水,放入洗乾淨的艾葉,大火煮二三十分鐘,煮熟後,撈出來,控幹大部分水分,接著,用菜刀切成碎段。
之後,把上午磨好的白色米漿,倒入熱鍋中,再倒入切碎的艾葉,用鍋鏟反覆的翻動。
由於灶臺下的不斷加熱,鍋裡面的米漿中的水分,漸漸的蒸發掉,到最後,鍋裡面,就剩下了一團青色的大面團,還帶有粘性。
到了這時候,差不多就可以取出來了。
準備好一個大面盆,把青色的麵糰給剷出來,最後,鍋裡面,會沾上一層薄薄的鍋巴,拿出來,一咬,嘎嘣脆,而且,還帶著艾葉的香氣。
在中午做飯的時候,楊玉秀就把餡料給準備好了。
切成丁的臘肉、臘香腸,以及蘿蔔乾、浸泡的竹筍,一起炒熟了,放些香蔥和蒜末,再擱一些辣椒粉進去,那香味,香飄十里是誇張了,但是,院子裡都能聞到的。
想來,直接吃,也是很美味的。
楊玉秀洗乾淨手,然後搽乾淨,沾了些油,把艾米糰子使勁的揉搓,最後,成了一個大圓團。
在之後,揉搓成一個個的小圓團,比雞蛋稍大一些。
用小鍋蓋或者木板給壓成一張張的圓餅,就和餃子皮似的,但是比餃子皮要厚一些。
接下來,就是包艾米果了。
和包餃子類似,把餡料用勺子,舀到一張青色的圓餅中間,合上圓餅,邊緣處捏合在一起,就成了一個個的餃子形狀的艾米果了。
包好的艾米果,還是有溫度的,而且,之前炒熟了,可以直接吃,不用蒸,味道就很不錯。
“小媽,幫我壓一個大的,我要吃一個大的。”
燕子吃了兩個不過癮,就要自己包一個大大的艾米果,滿足自己的口腹之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