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加上食物的引誘,是不需要為散養在外的雞回籠操心的。
聽到敲盆聲音,這些在山上覓食的雞,就知道回去吃飯了。
等大部分雞都回來了,李大根也是拿出了準備好的雞食,一般都是米糠,也就是稻子的外殼,碾碎了,呈淡黃色,米糠很輕,就像是灰塵一樣,加水攪拌後,就是一種飼料。
餵雞、餵鴨,都可以。
營養也並不少,畢竟是稻米褪下來的外殼,以前餓肚子的時候,也會在米飯裡摻一些,或者碾米的時候,不會碾的那麼幹淨。
就和和珅說的那樣,餓極了,甭管麩糠還是草根,能活命的東西,能吃就行。
當然,現在大部分人都能溫飽了,這些米糠,就很少有人吃了,都是作為飼料,用來喂牲畜的。
李大根攪拌了一會兒,突然想起了什麼似的,回了屋裡,把一個紙包拿了出來,開啟,倒了進去,一起攪拌。
養雞場大概養了有五千只的雞,養了一兩個月,也算是半大的雞了。
養雞養鴨,都是初期是長的快,小雞仔小鴨子,一兩月就能長的有好幾兩肉了,後面就會長的慢一點兒。
半大的小雞,正是能吃的時候,白天在山上覓食,一般都只能吃個半飽,啃樹葉、吃螞蟻、蟲子,也吃不飽。
因此,李大根把一整包、五十斤的米糠,都給倒在了一個大桶裡,一米多高的大木桶,加水攪拌,最後再用勺子,舀出來,分到好幾個食槽裡。
小雞吃的很歡實,李大根看了看,滿意的點了點頭,之後,就拿著一根長長的小竹棍,在山頭上檢視了起來。
因為有些小雞可能被什麼草叢給困住了,陷在什麼地方,或者是沒聽到敲擊鐵盆的聲音,亦或者是脫了群,沒找到回家的路,都有可能。
這時候,就需要李大根去巡視一遍了。
十幾二十分鐘後,等回來時,李大根就趕著五隻小雞,一同回來了。
吃了米糠後,雞群就進了雞舍。
雞舍比外面要天色更暗一點兒。
一般,雞鴨都是夜盲症,夜裡看不清,所以,進了雞舍後,就安靜了下來,靜靜的蹲在角落裡。
李大根拿著手電筒,大致的檢查了一遍。
沒什麼問題後,就把雞舍的門給關好。
弄完這一切,就差不多可以吃晚飯了。
鍋裡的米飯已經做好了,菜的話,吃點兒鹹菜就好,沒那麼多講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