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荊承被說服了,也不再糾結其他的,正如侄子所說的,家中傳承下來的那點兒核心技術不洩露的話,就不算對不起祖宗了。
而且,他的兩個侄子,以及他兒子,荊川,都年紀不小了,也到了娶媳婦的時候了,沒錢的話,只能是找那些家庭不好的,長的也不好的姑娘。
作為一個孩子的父親,一家之長,也需要為家族中的後代考慮,俗話說,傳宗接代,不外如是。
否則,九泉之下,也對不起列祖列宗。
有錢有糧的,就可以挑選那些清白的女子,或者能生養的。
所以,第二天,荊承就去找了村長劉方和小河村的族老,說了這個事兒。
劉方和村裡的族老,當然是舉雙手同意了。
這個時候,要學一門手藝,沒有那麼容易的,不但要找人求情,還得給師傅交束脩禮物之類的,就這,還有大把的不願意教徒弟呢。
現在,荊承說要收學徒,不需要禮物,還包吃,那再好不過了。
自古以來,大家都知道,只有身上有一門手藝,就餓不死。
甭管是上流還是下流的,廚子也好,木匠也好,甚至是打鐵的,有一技之長,總好過什麼都不懂的人,起碼能混口飯吃。
因此,大家回去後,都歡喜的和家人說了。
荊承要的都是些年輕人的,年齡太大的,思維定型了,腦子也沒那麼靈活。
除了一些年輕人,一些十幾歲的少年也可以去免費學。
不過,荊承也說了,教他們可以,但是要是自己不好好學,好吃懶做的,那可不要,也是有考核的。
村裡人也沒意見,半大小子,吃垮老子。
別看十幾歲的娃兒,特能吃,乾的還不如那些成年人,現在有個包吃的好活計,還能學到一門手藝,那是再好不過了。
所以,家裡面,一群家長都千叮嚀萬囑咐的,在荊家學藝的時候,千萬要用心,不許偷懶,要是被發現了,看老子不把你們的腿打斷。
就這樣,荊承家裡多了幾十張吃飯的大口,還個個賊能吃,雖然幹活的效率提高了,但是家裡面的存糧就蹭蹭的往下少,再過一段時間,家裡的那點兒糧食,都快吃光了。
家裡的老孃們坐不住了,天天在他耳邊唸叨。
弄得他煩躁不已,實在沒辦法了,一直說,說的他心裡也有些犯嘀咕了。
也就有了這一次的拜訪,藉著送石蛙來的緣由,問問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