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式兩份,吳有勝拿著屬於自己的一張地契,歡快的回到下面坐著。
。。。
。。。
很快,一份份“檔案”簽署完畢,大家都分到了自己的山,有大有小,有遠有近,不過對於山林,大傢伙都不太重視,畢竟不像田地,能夠直接產出糧食,也就沒有什麼表情變化。
“田地和山林都分好了,大家都把手裡拿的‘土地證書’給放好,不要弄丟了。”
“現在也快到中午了,大家都回去吧。”
村長說完,吳有勝就和大家一起,回到了家。
生火做飯,吃了飯,躺在椅子上,小眯了一會兒。
到了下午,吳有勝沒有去坪場上,下午的事兒和他關係不大,就村裡那少有的幾頭牛和一些鐵工具,為了那麼點東西,不值得去爭搶,做自己的事情更重要。
吳有勝穿了身以前的舊衣服,還特意買了雙登山鞋給穿上。一身長衫長褲,再帶上一把狹長的大砍刀,就出發了。
他上午就計劃好了,準備去屬於他的那座山看看情況,裝逼點的說法,就是巡視山林,巡視自己的領地,當然了,通俗來講,就是鑽林子。
村裡人把那座山和其他幾座連在一起的山叫南陽山,至於為什麼這麼叫,就說不上來了,可能是長久以來傳下來的叫法吧。
天氣炎熱,所以吳有勝戴了頂草帽,遮遮太陽,和奢侈品“驢”牌草帽不能說一樣,只能說別無二致,不過便宜了很多,村裡人自己做的,不要錢。
首先,吳有勝看到的就是山下的那一片荒地。荒地上長滿了芒草和一些雜草,可能是地上的碎石較多,長的是稀稀疏疏的,東一蓬西一蓬的,沒什麼規律。
他拿刀斬下芒草從,挖了挖根部,發現下面的泥土含量太少,看起來像是原本石頭經過風化腐蝕後形成的一些泥土,土壤呈現黃色和紅色。
也就是雜草才有這麼頑強的生命力,要是種其他作物,很難生長成熟的。所以村民才會放棄開荒這片荒地,捨近求遠,轉而去更遠的地方開墾良田。
荒地的最邊上就是一條小河,河對面是一大片成熟的良田。南方的山林多,河水從一條條山澗流出,彙集在一起,就成了小河,小河不大,但是蜿蜒悠長,灌溉著兩邊的田地。
沒多久,吳有勝就見到好些個村民,在河對面的農田裡來回走動,這是在看剛剛分到自家的田地,有的是一大塊田,給分成了好些小塊,中間用竹子給插好進行分界,假如沒有村民進行交換的話,就要用石頭和泥土給堆砌成一條條的田埂,這樣才不會混淆。
當然了,也有的村民希望自家的田在一塊,更好的種植,不想東一塊、西一塊的,就和其他人家商量了起來,或是進行交換,或是協商什麼時候共同在場築一道田埂。
村民們一家老少齊上陣,指手畫腳的,聲音都傳到吳有勝的耳朵邊上了,總之,熱鬧極了。
也有成了的,先說好了,再邀請村長和其他德高望重的老人來做個見證。
ps:感謝“victor 劉”的打賞,謝謝,今天還會有加更,謝謝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