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後山至前山的路上,他冥思苦想著曾看過的典籍,奈何,古人著史,多是針對廟堂,武林中人,即便強如張邋遢,也不會詳細到哪裡去。
實在是因為,江湖武人,根本沒有隨身的史官,弟子記錄的起居注,往往也不會流傳。
是以,他只知道這兩位論道七日,印月黯然回返,不久後坐化,卻全然不知他們論的什麼道。
但事已至此,他也只得按耐心思。
“大師,入座吧。”
寒暄了兩句,楊獄落座,一臉如重棗,身穿黑色道袍的中年道士也適時開口:
“諸位,入座吧!”
兩位大宗師面前,諸多武林人士收起桀驁的性子,聽話的好似鵪鶉一般,互謙互讓的先後落座。
陸青亭、顧輕衣在內的一眾後世來客心思各異,不乏臉色難看的,卻也只得捏著鼻子入座。
“阿彌陀佛。”
一落座,印月身後,一中年武僧就率先開口,聲音洪亮:
“聽聞真人枯坐二十餘年,要為天下武者梳理道路,續接前路,不知,晚輩能否有幸聞聽?”
此話一出,本就無甚雜音的廣場,更是落針可聞,來自五湖四海的江湖武人皆是望向正前,面對而坐的道人。
“嗯……”
武僧這一問,包括楊獄在內,所有來自後世之人,神色都有變化。
非是難,
而是,太簡單了!
但凡武道有成之輩,誰人不知陸沉開武,達摩東渡,梳理武道,奠定宗師、大宗師境界。
而邋遢道人更進一步,徹底奠定一十三次換血,武聖四步的說法。
“阿彌陀佛。”
沒有聽到答覆,印月開口了:
“欲求人言,己必先言。”
他深深的看了一眼與己對坐的大敵,淡淡道:
“我禪宗祖師,於大蟾悟道,終悟出人體小周天,天地大周天,以人身三百六十處穴竅,應對周天三百六十度……”
“呵呵~”
印月話未說完,垂手一側侍奉的黑臉道人卻是發出一聲冷笑來:
“大師這話,太大了!達摩大宗師固然是禪宗初祖,武道先賢,可也不能罔顧事實……”
“秦末流傳下來的上乘武功之中,可已然有著穴竅的說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