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都市言情>褚時健:影響企業家的企業家> 第二十章 停不下來的腳步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十章 停不下來的腳步 (2 / 4)

追求完美、追求卓越,在褚時健這裡,不是目標,不是理想,只是一種性格。

2013年的正月十五,褚時健的兒子褚一斌在玉溪為父母親高調舉辦了生日晚宴,到會的親朋坐滿了整個酒店宴會廳。褚一斌請了昆明的京劇演員,上演了一出《八仙祝壽》。晚輩們排成兩隊、分兩次為老兩口祝壽,四世同堂,十分熱鬧。就是在這天的會上,褚時健大聲地說:“我和老伴都是屬牛的,這就是說,我們一輩子都要幹事情。我85歲,老伴80歲,但我們的事還沒幹完,只要幹得動,還要幹下去。”

而現在,面對蒼茫遠山,身邊是蔥綠的果園,他緩緩地說:“更多的東西也不想搞了,沒有精力了。現在看來,這輩子只能在山裡種橙子了。還剩幾年時間,把這輪擴充套件搞成功,讓後代子孫的生活有條出路。”

傳承:做實業的社會價值

記得在二十年前採訪褚時健的時候,我們聊起過朋友。

褚時健說:“固定下來的朋友很少,有些很談得來的朋友,大家各忙各的,真正坐下來好好聊聊的時候不多。”

褚時健有一些青年時代的好友,那是他人生道路初形成時期的同學和戰友。這些朋友帶著那個時代濃重的氣息,面對著同樣的境況,有過同樣的思考,走著大體相同的人生道路。隨著時光流逝,這些朋友大多數相忘於江湖,變成了人生一個溫暖的背景。褚時健說:“後來事情越做越大,大家相聚的時間越來越少,好不容易在一起,談得最多的是我的事情,工作上的、家庭上的,真正談感興趣的事情談得很少。”他認為自己在這一方面有很多“虧欠”。

勝友如雲,走心的不多;高朋滿座,知己難求。爬上山巔的時候無人比肩而立,跌入谷底的時候獨自撫慰傷痛,這是褚時健長期以來面對的現實。要說英雄,也是一個寂寞的英雄。

在失去自由的那段時間裡,褚時健停下了腳步,他終於有機會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自己的價值觀、世界觀,包括朋友和親人,他面臨著一次全面的內心整合。

對於一位從高峰跌落的古稀老人,這無疑是一次殘酷的自我修復和重塑。獨自面對自己走過的大半生,面對生命最單純的真相,面對刻骨銘心的親情……

一生要強的褚時健完成了打破後的修復,一生的寂寞在那一刻獲得了補償。他變了,變得寬容、隨和,珍惜生命中屬於自己的一切。

褚時健從來不是一個喜歡傾訴的人。也許因為性格使然不愛傾訴,也許因為內心強大到不需要撫慰,更可能是因為他從小到大的經歷教會他的是承受而不是宣洩。總之,褚時健和人交談,有著嚴格的界限,他不談及自己的情感,不談及自己的家人,給自己和家人留下私密的空間。看看擺在桌面上長長短短的寫他的文章,你會發現它們驚人地一致,他為採訪者開啟一扇門,卻關了所有的窗。因此面對他的時候,你會覺得什麼都是你知道的,下筆的時候,你會發現,他離你仍很遠。

褚時健的家庭情況,他不願為外人道。

從做“紅塔”老總的時候起,褚時健就一直有一條規矩,不讓親屬參加廠裡的商業活動,這可以理解成一種事先的防護。不過當時的環境那麼特殊,總有些渠道和門路是你堵不住的。即便這樣,他的親屬們在他管轄時的玉溪捲菸廠也都沒有謀得什麼好的職位。他一生中有過幾次大起大落,整個家庭和他一起掙扎,一起沉浮,一起渡過難關,家曾經是他休憩身心的港灣。他說:“節假日全家到山裡頭打獵、撿菌、野炊,全家人都喜歡這種方式。我平日在傢什麼都不做,不是不會,是沒有時間。但外出野炊燒烤,我做菜的手藝很不錯。那個時候,我對我們這個家是很滿意的,家人也給了我不少的支援。”

1995年開始,這樣的全家外出活動戛然而止,此後發生的變故,給褚時健留下了終生的傷痛。不過,時光讓這傷痛慢慢變得柔軟,不再那麼尖銳清晰。現在的褚家人丁興旺,逢年過節,四世同堂,家裡十分熱鬧。

褚時健夫婦與重孫、重孫女

現在,褚時健經營的企業屬於自己,每一分錢都掙得明明白白,褚時健也坦言要為後代留下立身之本,後輩們進入公司成了一件理所當然的事情。他出事的時候,兒子褚一斌在國外學習,此後長時間留在了國外。他和父親長得極像,這些年回國做事,極少出現在公眾視野中。女兒褚映群留下的唯一骨肉就是褚時健的外孫女任書逸。留學回來的時候,任書逸接到了銀行的錄用通知,褚時健對外孫女說:“回來,到我們的公司來,你來學著搞企業。”外孫女不理解外公的苦心,她覺得在家族企業乾沒有出息。褚時健說:“銀行給你多少錢,我翻倍行不行?”最後,外孫女和外孫女婿留下了,大孫女褚楚也留在了爺爺身邊。到現在為止,褚家的後代們都站在長輩身後,褚時健和馬靜芬像大樹一樣,細心護佑、培養著後代。

人們只能從褚時健處理公司業務的記錄中,看到他們成長的印跡:

銷售季節,褚時健害怕接聽電話,“因為找我的,都是叫我跟圓圓(任書逸,褚時健外孫女)他們說說,要整點兒橙子賣賣。我說,我不管了,他們負責銷售,有自己的安排和計劃,這個事情他們做得了主。”

“現在公司正在整理和細化管理的規章制度,褚楚就在做這個工作。”

“鎮沅擴充套件的4000畝果園,也是種褚橙。現在還處在搞水源設施階段,由一斌負責。”

“他們各自承擔一塊,看他們能不能幹好,公司以後獨立核算,如果能做到贏利,算是合格,給60分。”

很明顯,褚時健要傳承給後代的,不僅僅是財富的累積,更是做實業的社會價值、企業家的責任感和為人處世的擔當。

特立獨行的隱者

改革開放三十年之際,一家雜誌做了一期專題策劃,以當年聲名赫赫的企業家為物件,其中有褚時健,當時的文章稱這批企業家“一時風光,永久寂寞”,更尖銳的說法為“中國國有企業體制改革歷史程序中的失蹤者”。而就在這時,“失蹤者”中年紀最大的褚時健,悄然迴歸人們的視野中。

和別的成功人士不同,褚時健是一個真正的隱者。他選擇的致富路徑避開了那些吸錢最多的熱門行業;他遠離了一切公開露面的場合,拒絕了一切純社交的應酬,哪怕是那幾年褚橙創立品牌時期的商業公關;他開創了一個完全不同的運作模式,以不變應萬變,遠離繁華,紮根深山,穩穩地推進自己的事業,過著自己喜歡的生活。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