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都市言情>褚時健:影響企業家的企業家> 第二章 能不憶昆明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章 能不憶昆明 (1 / 3)

“經歷過的東西,對你都是有用的。你覺得那時候條件很苦,可誰知道今後會不會更苦。當時家庭條件優越一些的同學比我們好過,以後碰到更大的坎兒,我們挺得過去,他們可能就過不去了。所以我說,經歷對人來說,有時就是一筆財富。”

開啟一扇門

當剛的昆明

拮据的求學時光

管理初體驗:當選伙食委員

恰同學少年

人生的波瀾都是趣聞樂事

確定了人生道路

1944年8月,褚時健肩扛著行李捲來到了祿豐車站,登上了開往昆明的火車。

他將成為昆明富春中學初中一年級的學生。

坐在車廂裡,望著熟悉的山水一點點遠去,褚時健心裡有些惶惑。這個敢在南盤江中流擊水,敢在荒山嶺追逐獵物的少年,此時覺得心慌慌的,有些沒底了。

“我那一天都在發愁。從來沒有去過昆明,那是個多大的城市?聽說馬路一條接著一條,房子一棟連著一棟,連門面都相同,到時候怎麼找得著自己的學校?”好在手裡有站長寫的條子,還有親戚們告訴他的方法。褚時健說:“那時候雖然大家都窮,但是社會上騙人的很少,一個人出門也放心。下了車,我就叫了輛黃包車,直到黃包車把我拉到站長家,我的心才定下來。”

開啟了一扇門

住了一夜,褚時健心裡的陌生感陡然消失了。一大早,他就告別了站長家,扛著行李到昆明大西門外的龍翔街實習工廠報到,這是學校通知新生集合的地點。

接待新生的老師告訴褚時健,先在這裡等著,一會兒到學校食堂去吃午飯。褚時健待不住,他看離吃飯還有一段時間,就和接待的校工說了聲:“我出去看看,一會兒就回來。”說完就走出了實習工廠。

儘管早有思想準備,昆明的熱鬧繁華還是讓他吃了一驚。龍翔街在當時的西郊,始建於明初。它與文林街、青雲街相連,緊靠著明清兩朝的貢院,大概取“文人一旦中舉,則龍翔青雲”之義。那一帶有許多小街巷,四通八達。不過它們都有些相似,石柱腳、土基牆,當街的門面房都是木板門。三轉兩轉,褚時健迷路了。

“我出去的時候就沒有注意,結果找不到回來的路了。我說我就站在這裡,他們要找我可能會找得到,找不到只能餓肚子了。還好,學校裡的教工找來找去,終於找到我了。經過這次迷路,我有了一條經驗,去哪裡一定要記得標誌物,這樣容易找回來。”

褚時健一打聽,龍翔街離西南聯大不遠,出了門往北走就能到。安排好宿舍,他就到聯大去找堂哥褚時俊。

聯大還沒開學,不過學生大多數已經到校。褚時俊把他帶到了宿舍裡,向同學們介紹了自己的堂弟,他說:“我這個堂弟的本事大得很,別看他從小地方來,他的本事我都沒有。”

得到鼓勵的褚時健,真的在堂哥的同學面前露了一手。“堂哥他們都是聯大的學生,年紀要大些,晚上要打橋牌,誰輸了誰拿錢出來整東西吃,買點兒豬腳,再到學校外面別人家的菜地裡摘些小瓜、毛豆來,交給我。做飯我拿手,是在家時跟著我母親學的,她忙的時候就是我來做。我讓堂哥他們打著牌,我煮夜宵給他們吃。北方來的學生沒見過雲南的乳餅,我把從家鄉帶來的乳餅切威片煎了,端上桌去。一個北方來的同學不知這是什麼,連聲說雲南的蘿蔔太好吃了。”

堂哥說得沒錯,赴昆求學為褚時健開啟了一扇新的大門。

當時的昆明

當時的昆明,聚集著大批學者、教授。北方名校遷居西南,本意即為儲存中華文化的精華和民族教育的實力。因此,西南聯大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開設有文、理、法商、工、師範五個學院、26個系,還有兩個專修科和一個選修班。在聯大工學院就讀的褚時俊,帶著堂弟參觀了自己的學校。雖說當時聯大的校舍多是土牆鐵皮頂,連磚木結構的都很少,但它的宏大、寬闊,還是給褚時健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富春中學上了一個學期的課後,褚時健聽從堂哥的意見,轉學到了當時在昆明很有名氣的龍淵中學。這時,他的名字也改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他的名字就取了帶單立人的“健”字。

龍淵中學離城十來裡,在海源寺旁邊。這座建於元代的寺院依山而起,廟堂巍峨,香火鼎盛。當時,蔣介石和夫人宋美齡也曾攜手同遊海源寺。龍淵中學的學生來自各地,雖比不上當時的聯大附中和南菁中學,但也是藏龍臥虎的名校。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