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樹依依吳水流,吳中舟輯好夷遊。
姑蘇,澱山湖畔。
江南水鄉,河流星羅棋佈。
這裡的小鎮,街道和河流並行。
些許揹著籮筐的行腳商販在寬街窄巷間穿行,時不時遇到些無法通行的地方,就只好招手作揖,請好心人渡自己過去。
這裡的小石橋大都極窄,縱橫交錯。
這橋面,玲瓏嬌小至極,隨著河流的分佈,或橫或豎。
其中橋洞,或圓或方,錯落有致。
宛如一把大鎖將街邊小河緊緊地鎖住。
稍微富庶些的商賈,會請上一兩個艄公船女,搭乘舟楫,沿著小河緩緩前行。
全鎮橋街相連,依河築屋,小船輕搖,綠影婆娑。
動靜相宜間,宛如一幅畫卷,當真美極。
此時在一座橋面下,有兩個婦女正拿著棒槌敲打漿洗著衣物,被這些生活瑣碎事情壓彎了脊樑,她們並不覺得眼前的景到底有多美。
“……十餘年前蓮花塢那一把大火,真是把咱的好日子燒沒了。”
“可不是,一群圈地為王的賊子,霸佔了蓮花塢,自稱什麼連環塢,搜刮來的銀錢全拿去修水寨了,何時管過我們尋常人家的死活。”
說著話,這名婦人就指了指河水和與河岸相連處,河岸線那裡,滿滿都是與水草糾纏的汙穢之物。
“看著這些腌臢物,這些衣衫哪裡還有心思洗得下去了?洗乾淨了也是髒的。”
另一名婦人順著她的手指望去,不由得有些唏噓。
“……其實,這些小石橋,至少是他們建的,還有這些街道,以前可沒這麼寬,總歸……也算方便了我們。”
十餘年前,這裡的百姓生活在這恬靜愜意的水鄉小鎮上,無論做些什麼,都會是帶著笑的。
這一切,都離不開姑蘇聶氏的蓮花塢。
誰承想,如此親善百姓的宗門,竟然出了聶錚那樣的大魔頭,害慘了聶家滿門,連累了姑蘇百姓。
他自己,更是在羅霄山上,屍骨無存。
這樣的對話,在這名為貞豐的小鎮上,時不時都會有。
讓人也分不清,這些百姓到底是在懷念,還是在慶幸。
微風拂柳葉翻飛,晨光微煦春水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