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北走,迂迴到關中,需要兩次渡過大河。如今夏日水流湍急,數萬大軍渡河實屬不易。若是朝廷大軍銜尾而至,恐怕就是全軍覆沒的結局。況且,河內張楊、河東王邑各擁兵萬眾,箕關道路艱險,大軍通行不易。攸以為涼州軍不到萬不得已,不會走此路。”
後世黃河看起來不起眼,水流量小,有時甚至乾涸斷流,沒有母親河的雄姿。不過這個時代仍是一條寬廣的大河。跨河越江,即便是後世,在軍事上也是一個大工程。
渡口、船隻、渡河次序、陣型維持等等,需要考慮的事情方方面面,組織不好極容易兵敗山倒。譬如,淝水之畔的苻堅,大渡河邊的石達開,都是血淋淋的教訓。
“函谷關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以涼州軍士氣、裝備,都很難作出攻城的抉擇。南行倒是可能的選項。南陽毗鄰弘農,人口眾多、物產豐饒,劉表、袁術交攻不已,誰都沒有精力來應對突然出現的數萬涼州軍。南陽向西可潛入武關,向東可竄入豫州,進退兩相宜。”
聽到這,劉協有些冒汗。武關守備空虛。若是為賊軍所趁,必然大大動搖軍心。好在有荀攸及時提醒。
當天,經過與皇甫嵩、呂布等人緊急磋商,由射堅率領兩千餘兵馬,緊急趕赴武關加強守備,防止敵人輕騎偷城。其餘人馬則整備行裝,第二日一早順著崤函道直奔黽池,然後從黽池順谷水直下,進駐函谷關。
然後劉協親自修書一封,由快馬送至襄陽。
雒陽城中,賈詡同樣修書一封送往襄陽。
時間在焦急等待中過得飛快。
劉協終於率軍抵達了巍峨的函谷關城下。徐榮、楊定等人在城門外久候。劉協來不及在意禮節,甫一進入城中官邸,便詢問楊定胡軫招撫情況。
據二人所言,他倆出得函谷關後,一路行至雒陽。在雒陽郊外見到了涼州探騎。這夥探騎十分謹慎,任由二人如何試探,除了交代將領是賈詡外,其餘問題一概不予回答。
並且為防洩密,將此行人員全部矇住眼睛。不知走了多久,繞了多少圈圈,二人在雒陽城一處廢棄宅院中見到了賈詡。他二人當即將朝廷招撫的誠意向賈詡剖明,並且解釋了蔡邕事件的來龍去脈。
賈詡對幼主如此聰慧感到甚為吃驚,但對招撫半信半疑,推脫茲事體大,關係數萬將士身家性命,需要與軍中將領商議後才能作出決定。還有意無意透露李郭率軍不日即將抵達雒陽。
然後,賈詡根本不理會二人要求面見李郭等人的請求,將二人扣留在軍中三日,方才將他二人放歸。是以他們沒有見到李郭的面,也不清楚涼州軍到底作何打算。
劉協知道賈詡誠為涼州智囊,若能說動於他,招撫就能成功一大半。當即親自寫了一封書信,委託同為武威郡姑臧人的段煨再跑一趟,二顧於他看能否打動心意。
就在劉協進入函谷關的當天,成皋縣崤函道上,數萬大軍正在迤邐前行。由於劫掠甚多,一路上瓶瓶罐罐,所以大軍行進速度不快。李傕冷冷瞥向身後,冷哼一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