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門兩重,南向,大門三開間,前置石獅一對,二門五開間,均在中軸線上。
二門內是正殿及東西配殿,其後為後殿及東西配殿,後殿懸
“嘉樂堂”匠額。中軸線上的建築物,屋頂都用綠琉璃瓦、脊吻獸,配殿屋都用灰筒瓦。
東路前院正廳名
“多福軒”,後院正廳名
“樂道堂”;西路前院正廳名
“葆光室”,後院正廳
“錫晉齋”。葆光室與錫晉齋之間有垂花門一座,上懸
“天香庭院”匾額。垂花門南有竹圃,北有西府海棠兩棵。在三路院落的後部,有長一百六十餘米、貫連五十餘間的兩層後罩樓環抱,東邊懸
“瞻霽樓”、西邊懸
“寶約樓”匾額;樓前簷出廊,後簷牆上每間上下各開一窗,下層窗長方形,上層為形式各異的會錦窗,視窗磚雕精細,樓梯原為木假山形。
樓中間偏西原有一間下層是過道門,通向府後的花園。萃錦園端親王所建,正門在園南,為西洋式石雕花拱券門。
門內左右都有青石假山,正面迎門聳立一座柱形太湖石,頂刻
“獨樂峰”;石後為一蝙蝠形小水池,舊名
“福河”。水池後面是一座五開間的正廳,名
“安善堂”,其東配房名
“陰道堂”,西配房名
“棣華軒”。堂後一方形水池,池後一組疊成龕形的假山,假山上一座盝頂敞廳,名
“邀月”,廳兩側都有爬山廊通向東西配房:西配房名
“韻花移”。中軸最後為
“養雲精舍”5間,兩側各接出折曲形的耳房,屋頂形式特殊多變,形如蝠之兩翼,因得名
“福殿”。東路第一進院前有一座垂花門,右前方有一座流杯亭,名
“沁秋亭”。門內東房一排八間和西房三間,靠南邊的三間東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