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點道理。”劉蘇悠悠肯定地點點頭,“我查了一下辭典,這個詞是這樣解釋的:造形藝術中,指物件物具有動感而言。如繪畫、雕塑因造形採斜線、拋物線或曲線,在視覺上可產生瞬間動力的感覺,稱為動勢。”
郝葉苗馬上搖頭:“太玄乎了,我不懂。”
“等等等等,等會兒再說。”張大雷人已經站起來了,開啟當中隔門,衝進他的房間,拿出一個小本子和一支圓珠筆,坐到位置上,一本正經的說,“你再講一遍,我記下來。”
“真是好學生。”焦安子拍拍他的肩膀,又對閨蜜說,“你怎麼想到這個詞?”
劉蘇悠悠先把剛才“動勢”的定義講了一遍,讓小夥子記下來,這才給大家說,就是因為看到服裝表演產生的靈感,從以前公司留下的錄影,再到他們的演出過程,同樣的服裝,就像冷非穿的那幾件,在櫥窗裡掛著雖然也很漂亮,但是模特穿在身上走動,產生的效果更加美觀,這是什麼原因呢?就因為服裝也隨著人體的運動,產生了特殊的動勢美。
“這是你杜撰的詞吧?”
“當然。小安子,你應該佩服你的閨蜜,五體投地佩服,有如此聰慧的大腦,好好學著點兒。”劉蘇悠悠在自己的閨蜜面前從來不謙虛,跟著又問,“你們知道服裝是什麼?”
“就是,就是人們穿的衣服、褲子、裙子……”
張大雷打斷了郝葉苗的話:“這些東西是衣服,但是衣服不僅僅是這些東西,具體什
麼?我說是人體包裝,不知對不對哦。”
“有道理。”劉蘇悠悠給他總結一下,“的確,服裝從實用的美術能說,可以稱得上是人體包裝,如果從純美術來說,可以稱得上是活動的雕塑,要從音樂來說,是流暢的有形的旋律。
“與動勢有什麼關係?”
都是科班出身,閨蜜還要自己講解:“所以,它不同別的工藝品,不是平面的、呆板的、靜止的東西,它是人穿著用的,隨著裝者的舉手投足、行走力作,服裝隨勢而動,產生了立體性、生動性和靈活性。”
張大雷點頭稱讚:“我懂了,我們要搞服裝表演,是為了銷售服裝。因為可以依靠模特兒著裝表演,表現形式輪廓,能夠展現動勢完美,以動勢美展現風采,引導消費。”
“可以呀,大雷,你也有學問了。”
“如果我們把動勢美用在服裝上面,它應該是一種旋律效應。”劉蘇悠悠就像在教育機構上課,把自己想寫的文字組織一下,透過語言表達出來,權當打草稿了。
焦安子問了:“旋律我知道,那是音樂術語,是聲音透過藝術構思而形成,有組織、有節奏的和諧運動。”
兩人在同學的時候都喜歡唱歌,說到這裡有共同語言,劉蘇悠悠繼續解釋:“為什麼西方用五線譜呢?與簡譜不一樣,能夠把旋律表達出動感來。所以,運動不僅產生聲波,也產生影象,引起人們的感觀。”
焦安子明白幾分:“我們是不是可以這樣說:視象內容的重複、目光的瀏覽移動、也能夠形成的服裝旋律,也就是動勢美。”
“知我者,安子耶。”劉蘇悠悠拍拍她的肩膀,“再幫我想一想,服裝的旋律體現在哪裡?”
“服裝的色彩、形體、材料等等,必須要統一,有機地服從整體,能夠加強服裝效果,才能夠協調。”焦安子夾住一個肉圓子,咬了一半,想得入神,竟然呆住了。
“等等等等,我也要拿筆記一下。”劉蘇悠悠說著起身回到房間,拿出自己的速寫本子,用圓珠筆飛快地寫起來:
“服裝在運動中,配合人體的行動,有一個反覆過程,既是和諧的,又是平衡的。人體的動作,帶動服裝某些部位的變化,形成了空間視象旋律,動盪帶來了靈活的變化,避免了單調平淡,刺激視覺興奮,使人產生新鮮、和諧、生動、愉悅的感受,這是服裝動態帶來的美,因此可以稱之為動勢美。”
焦安子把肉圓子吞下去,然後抓起一隻大蝦,一邊剝,一邊扭頭看,一邊讚許:“對了對了,就你這麼寫的文縐縐的,就有點論文的樣子了。不過不過,你別跑題,你是論服裝動勢美的設計原理,那要說清楚,怎樣設計才行。”
“你不能光顧自己吃,你要幫我想啊,依靠什麼來設計呢?”
看見閨蜜為了論文焦頭爛額,現在又指著她吃多了,想都不想,剝好的大蝦就塞進對方的口裡:“我的親密戰友,我對你念念不忘啊,看看,我餵你吃,我還幫你想,我想啊,服裝的基本元素是什麼呢?也少不了美術中的點、線、面、色這些吧。它們的運動帶來了服裝的變化,也構成了服裝審美的旋律。如果要設計動勢美的旋律,就要讓點、線、面、色在服裝上活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