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承仍然是據理力爭,然董氏一族自己的屁股都不乾淨,程仲德直接以董氏一族亂民為由將董承給摁了下去。
讓劉協自己選擇,是保董承封魏公,還是等董承死了,再繼續討論魏公的事情。
劉協雖然頗有些許的薄情,但是說到底他也不是傻子,這種大勢所趨之下,他又能夠如何。
曹孟德封公之舉沒有任何的波瀾,一路順風順水的登上了魏公之位,劉協的反應甚至不如劉備和孫權乃至袁紹三個人更加的激烈。
但是相比較於“名正言順”封公的曹孟德,劉備之事進位太尉,孫權在吳侯的基礎上加上了鎮南將軍,以及開府之權。
至於封公,劉備還不到這個時候,也不想敗壞自己的名聲,而孫權不但能力不夠,郭圖也覺得可能孫權覺得吳公這個詞兒,聽這不是那麼的好聽....
不過在曹孟德登上魏公之位以後,他對於自己繼承人的選擇也就真正提上了日頭。
曹丕乃是曹孟德嫡長子,但是眾所周知,這位真正喜歡乃是三兒子曹植,當然這是在曹衝死去之後的結果。
可偏偏在這種時候,曹丕惹出來了天大的禍事。
袁本初離開了中原之地,他麾下的勢力雖然還有不少忠貞之士,但是同樣也有不少人選擇了投靠曹氏。
其中袁譚麾下的心腹東萊太守管統便不幸落入了曹氏的手中,當年袁譚失勢,青州落入曹孟德手中之後,不少人都是望風而降。
只有東萊太守管統在這種時候拋下一切,毫不猶豫的選擇了投奔袁譚。
但是他投奔袁譚並沒有換來自己的好運,他再次遺失在了塞外戰場,最後輾轉許久落入了曹孟德的手中。
管統的名氣如何本事如何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是義士,又是青州管氏一族的人,他更是曹孟德需要的臉面。
將這個人養起來,表達出自己的態度,多好!
但是偏偏曹孟德忘記了,當初就是因為管統在青州再三調集兵馬輜重,不斷的抽調青州的自願支援袁譚,曹昂才死在了陳國。
或者說曹孟德不是不知道,只是他在又一次的權衡利弊之後,選擇了讓死去的人就徹底的死去。
活著的人還要更好的活著而已。
只不過這是他曹孟德的選擇,不是曹丕的。
“你所謂的拋妻棄子,追隨恩主,無非是因為你乃是管氏之人,就算是父親想要動手也要顧忌管氏一族的想法。
但是父親需要顧忌,某家卻不會顧忌!”
抓到機會的曹丕在某日醉酒之後親自前往獄中,對管統說出了這些話語,然後便離開了這大獄之中。
不足兩日的時間,管統死在了獄中,而管統的家人也在青州刺史的暗示之下被帶走了。
當曹孟德知道這件事情之後已經不能用勃然大怒四個字來形容了,第一時間對曹丕進行了圈禁不說,更是直接將他所有官職全部罷免。
之前他身邊的陳群司馬懿等人也都第一時間選擇了離開,只有那吳質跟隨在他的身邊,沒有任何離開的意思。
但一個吳質改變不了他現在的處境,甚至於只能顯得他更加的落寞,而在這之後曹丕的弟弟快速的被提了上去,彷彿已經成為了曹丕的代替品,或者說曹操的繼承人了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