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知道是誰,總惹靜王生氣,被抽得跳上房梁。
皇上明知道蕭昂是信口雌黃,可是他也沒轍。
誰知道蕭昂會不會一生氣之下就真的給靜王修書一封過去呢?
錢都上繳了國庫,萬一蕭昂給王爺送了信去,結果錢沒送去邊關,王爺還不八百里加急回來罵他這個皇上啊。
他在邊關護守疆土,你這個皇帝倒好,居然把送去邊關的錢上繳了國庫?
將士們不用吃飯啊,換兵器換戰馬不要錢啊?
別看靜王平時對皇上是恭恭敬敬的,但是在戰事上,一旦惹毛了王爺,管你是不是皇上,罵一頓再說。
偏偏皇上再生氣,也拿王爺沒轍。
且不說王爺地位超然,對他還忠心耿耿吧,就單說他是靜王妃的夫婿,皇上就不能奈他如何,皇上也捨不得自家妹妹年紀輕輕地守寡啊。
蕭昂把王爺搬出來,這錢,肯定是沒法上繳國庫了。
安國公跪在那裡,眸底寒芒閃爍。
他都無法想象,自己不能及時湊齊五十多萬兩,會是何種後果。
雖然靜王現在是不在京中,但是別忘了還有一個靜王世子在啊,尤其是靜王世子剛剛掌了三萬兵馬。
指不定,到時候靜王世子就帶著一隊人馬直接包圍了安國公府,上門要錢了。
說蕭珩濫用職權,那是說不通的,安國公府欠債還錢,天經地義。
到時候事情一旦鬧大了,丟臉的只會是安國公府和平王府。
安國公心思轉了轉,連忙道:“皇上,臣一定會盡快湊齊這筆錢,送到靜王府”
安國公的態度,蕭昂還算是滿意。
不過,孝武帝就不滿意了。
雖然開設賭坊青樓不算犯法,可那是針對普通人,對於官員而言,是不許逛青樓,更不許開青樓和賭坊的。
畢竟,為官者,不以身作則,還怎麼教化於民?
只不過,規定始終是規定。
民不告,官不究。
開賭坊這事,不鬧大了,絕對是屁事兒都沒有。
這也是為什麼蕭昂會選擇直接告到皇上跟前,而不是正兒八經地去官衙告狀的原因。
實在是耽誤時間不說,還沒什麼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