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慧英?
徐玉見有些稱奇。
沈熙平時就沒少拿了朝中的事說給徐玉見聽,這時當然也沒有瞞著,“……恬恬,遼城那邊我早就想早些插一腳了,但一直都沒有找著機會,這次可不就正好尋著了這樣一個大好的機會嗎?”
上次沈熙與安陽郡主和徐玉見所說的,關於未來的計劃之中,遼城無疑是極為重要的。
原本沈熙還想著,若是實在找不著機會,那也只有等到將來北夷進犯的時候才有所行動了,但如今袁燁和徐慧英,這就將一個大好的機會送到了他的手邊。
沈熙自然是高興的。
事實上,沈熙自回了京之後,就一直讓人密切注視著遼城的訊息。
而這一注意,就發現了一件了不得的事。
大梁自太祖立國之後,就實行軍籍世襲以及屯田制度,這樣的制度不僅能保證兵源充足,亦能讓軍餉自給自足,在大梁立國之初大大減輕了朝廷的壓力。
可這樣的制度在沿襲了百餘年之後,在各衛所之中卻漸漸滋生出了許多的別樣心思。
先是這軍戶世襲制。
在大梁立國之初,百姓其實是並不排斥入軍籍的。
畢竟,那時的天下可以說是大亂,而入了軍籍至少有田可種,有糧可以飽腹,怎麼著也不會餓死。
可在天下已經安定了幾十年的如今,這樣的情況卻發生了改變。
大梁立國之初,因還時有戰亂,軍中將士自然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但隨著這百餘年來大梁朝的安定,如今朝廷正是重文輕武的時候,再加上軍中漸生腐敗,軍戶的生活於是也這樣日漸艱難起來。
據沈熙所知,現在的各邊軍之中,不僅滋生出許多的腐敗,還有大量的軍戶逃亡,企圖讓自己的子孫後代擺脫軍籍。
等等。
遼城的情況倒還好上一些,因為遼城的將士對遼城有著極強的歸屬感,因而逃亡之事雖然有,但比起其他的邊軍又要少上許多。
但貪腐,卻是無法避免的。
就比如袁燁的事,就是被人栽贓陷害的。
據沈熙所知,遼城那些被朝廷派遣過去的上層的將領之中,就不乏有侵佔軍屯再役使士卒耕種的,這樣一來自然使得軍中糧餉不足。
不足之處如何被足?
像袁燁這樣,明明已經交足了軍糧,卻被誣陷貪墨軍糧的,自然也就成了替罪羊。
而袁燁所交的那些軍糧呢,當然是被上層將領拿去補虧空去了。
說起來,這也是因為袁燁沒有什麼背景,才會使得旁人直接拿了他開刀。
若不是徐慧英求到了郡王府……
只怕這次袁燁還真的就要坐實了罪名。
沈熙將這些都與徐玉見說了一遍,“遼城的衛所也是隸屬於中軍都督府的,這次可不是我主動插手遼城的事,而是遼城的軍屬蒙冤找了我作主,我身為中軍都督府的都督僉事,當然不能看著下面的人受了如此冤屈的……”
說著這些話,沈熙笑得跟狡猾的狐狸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