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看似數量很少,但其實並非如此。
因為經過三天的救援,那些容易挖掘容易救援的倖存者早就被救出去了。
剩下的這些倖存者,全都是被壓在更深處的倖存人員。
所以,有些時候就一個人需要消耗的時間,可能要3到5個人加起來花費3到5個小時,甚至更久來挖掘。
所以總體來說這個時間還是非常緊張的。
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救援的難度也會呈指數級提高。
與此同時,成功率卻會迅速下降
李瀟將100名專業救援人員分成10組。
每組帶領著每100人的非專業救援志願者,開始挖掘10個挖掘點。
他並沒有第一時間投入挖掘之中,而是帶好紙筆。
拿著一根鐵棍開始以自己管轄的挖掘區域為界限,迅速地檢查,每一個挖掘點。
他很清楚的知道相比起1000人的力量,自己的技能就算再強大,也無法和這1000人比。
他還要做的就是,用自己的能力將這10個挖掘點下面的情況探聽清楚,讓他們挖掘的效率提高。
這樣絕對比自己埋頭猛挖要更好。
用聽音變位確定了所有挖掘點下面的情況後。
李瀟立刻回到自己的挖掘小隊,迅速地挖掘起來。
因為身上的挖掘強化和激勵光環,以及遇到深埋地下的倖存者的時候,使用主動技能地道挖掘。
李瀟的隊伍雖然肩負著最嚴峻,最深的救援任務,但是挖掘效率卻是最快的。
而其餘每個挖掘點每完成了一次,李瀟就會親自去下一個新的挖掘點進行監聽。
一個····兩個····三個··一百個。
李瀟所負責的區域,以不可思議的速度挖掘著被埋在廢墟中的倖存者。
很快這一舉動就引起了其他人的注意。
因為李莎他們的速度實在太快了。
在其他區域只挖出了二三十個人的時候。
他們區域已經成功救出了上百名倖存者。
於是,李瀟同單區域的負責人,變成了10個區域的技術管理。
他開始奔忙於100個挖掘點之中,該怎麼挖,從哪裡挖全得聽他的。
為了應對超遠的距離,李瀟甚至還兌換了一個跑步技能,以增加跑步的速度以及減少奔跑時候消耗的力氣。
而且李瀟不斷的往返期間,還能解決一些挖掘上的難題。
一些因為地形環境,幾乎無法挖出來的幾米深的豎井,他卻能僅消耗幾分鐘的時間就挖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