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長河復生記> 後記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後記 (2 / 3)

我有幾個想法:

1.明國三綱五常的正統思想同草原叢林法則的衝突。

為什麼明國的武將在南國活得像狗一樣,到了北國就像狼一樣兇猛?

明朝末期文人大臣對皇帝的反抗和不合作,實際上可以看作對三綱五常的挑戰。如,明末顧炎武一派民為重君為輕思想。

傳統的文字中明末的好人和壞人的劃分實際上是站在明朝皇帝的立場上的,如果換一個角度看呢?

如果你是錢謙益,你會去為崇禎殉國嗎?

滿、蒙當時其實已經產生了虛君共和的實踐。

2.大一統思想和自治。

3.民治與國民素質,不同的治國模式。比如,我設想鐵國或者金國的議會代表是抽籤產生的。九原國的領導是黨爭產生的。以及中國傳統的民間自治方式,如鄉約、祠堂、人情、臉面、信仰。

4.宗教。想吐槽一下轉世和密宗。想吐槽一下當時天主、藏佛、摩尼、天方等教的排他性,尤其是對叛教徒的處置。這裡牽扯到天方教的歷史,大地雷。

5.當時的戰爭死亡和人道主義。比如大家都殺平民,都吃人。以什麼標準來裁判?

6.稅收和保護費、服務費。中原明朝稅賦高,草原元朝稅賦低,歷史如此,無可辯駁,二者產生不可調合的觀念衝突。聯邦如何收稅?收稅的本源是什麼?和黑幫的保護費有區別嗎?商稅、關稅和強盜的買路錢有區別嗎?以人頭收?還是以田畝收?百姓可以拒絕高稅收高福利和快速發展嗎?

……

情節上,滿洲國回去半路上遭到察哈爾的截殺(此為史實),之後因獨裁和共和的衝突產生分裂。一曰滿洲國,一曰大清國。其中一國不斷地向北發展,同斡羅斯的遠東探險隊幹上了,得到聯邦的軍火支援。

林丹回來以後被佛教洗腦,帶領族人去印度尋根。那裡有一個莫臥兒王國,突厥語“蒙古”的意思,於是林丹汗的察哈爾在那裡展開了一個佛教“銀國”。

瓦剌憑藉同聯邦的貿易,一直髮展到了黑海。

山東的孔有德叛軍一部去了濟州島、旅順作地方軍閥實力派,斡旋於南北之間,積極要餉,不積極抗戰,只顧發展自己,名曰第十八路軍。其口號為:“我們鐵血第十八路軍:不——吃——飯!”。最後可能是他們篡了大明。

西北民亂持續升級。崇禎產生“借寇平賊”的戰略,以河寇去剿流賊。這是明朝與聯邦的蜜月期,聯邦大舉向鐵國轉移難民,陳奇瑜在聯邦的幫助下迅速平定陝西。後來因為人道觀念的分歧聯邦和明朝鬧崩了。流賊餘部李自成、張獻忠部藉機竄入河南、湖北,遠離黃河沿線。

明朝退守長江以南,在萬惡的資本家的壓力下產生變革和動盪。

西南黎族藉機成立“大理國”,積極要求加入聯邦尋求庇護。大理國範圍擴充套件至緬甸和安南,擁有自己的海港。

當然,最終的結局沒想好,我都是一邊寫一邊想,書中的天憲原則和人物會自己推著劇情跑。總原則是主角軍事實力很強,但是不鐵血、不好戰。因為百姓對領土擴張沒興趣,百姓和軍隊不想打仗,他也沒辦法。聯邦的不斷擴大都是種種歷史的機緣巧合。

……

文化科技上,主角在九原寒冷的冬天,用冰製作大型天文望遠鏡,吸引王徽一眾天主徒、以及民間的五行學說天文學家在九原辯論。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