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學費可不便宜啊!”
吳丹青心中暗道,估計一直這樣下去的話,自己多少年透過各種各樣的手段搞到手的乾鐵罡氣和坤銅煞氣,會徹底地消耗乾淨。
本想找煉器師,煉製成一件筆狀的法寶的,不過一件法寶和自己的孫子比起來,那罡煞之氣不要也罷。
誰讓自己的孫子是真特麼的孫子,如此不爭氣,不成材。
恐怕這傻小子沒有注意到,兩人只是看了一眼觀想圖,看他施展了那一遍法術,頃刻之間就學會其一也就算了;
關鍵的質的飛躍,尤其是那水幕天華之術,簡直就是昇華,這向哪裡說理去?
唉,人與人之間的差距,真的是大於人和豬的,不愧是三葬法師的第九位親傳弟子,此等天賦悟性簡直就是驚世駭俗。
“首先你得這樣,然後再那樣,對,再這樣,接著再那樣,不就好了嗎?”
當然這是不可能的,丁二少也算得上好為人師之人,更何況拿錢肯定要辦事的,再說了,開闊一下眼界也絕無壞處。
“你認為水是什麼?”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
夫唯不爭,故無尤。
“你覺得此種狀態適合你嗎?”
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好像水一樣。水善於滋潤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停留在眾人都不喜歡的地方,所以最接近於“道”。
善於選擇地方居住處所,心胸善於保持沉靜而深不可測,待人善於真誠、友愛和無私,說話善於恪守信用,為政善於有條有理,辦事善於發揮能力,行動善於把握時機。
正因為他與世無爭,所以才不會招惹怨恨,所以沒有失,也就沒有怨咎。
“還是你覺得能達到道家老子的境界?”
老子在自然界萬事萬物中最讚美水,認為水德是近於道的:
它沒有固定的形體,隨著外界的變化而變化; 它沒有周定的色彩,“染於蒼則蒼,染於黃則黃”;它沒有固定的居所,沿著外界的地形而流動;
它最大的特性就是多變,或為潺潺清泉,或為飛瀉激流,或為奔騰江河,或為汪洋大海; 它川流不息,卻沒有窮竭之時。
吳毫沉默不語,他要是達到此種境界,還需要請教個毛線,接著小心翼翼試探著問道。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跬步即是半步,走路時,抬一次腳為跬,抬兩次腳為步,跬步形容很微小的距離,從而“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
不積累細小的流水,就沒有辦法匯成江河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