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以辰下一句話就為老謀子解惑:“電視劇的拍攝週期長,如果用美劇的拍攝方式和播出方式,勢必時間會更長,我想的是在導演方面我們也效仿美劇,在時間檔期允許情況下自然好,從一而終,如果不允許,那分季乃至分集選擇導演也不是未嘗不可,只要劇本的制定和拍攝的風格延續下來就可以。所以,張導,我希望整個劇本的制定,可以由您全權負責,即便未來您真的沒有時間,換個導演拍攝,這味道不會變。”
由華夏首富口中說出來的恭維話語,受用嗎?
老謀子心裡高興,表面上一本正經:“進行到……”
楊以辰直接回答:“第三集已經結束,目前正在進行修改和第四集的大綱設定,根據作者的寫作速度和對未來情節的掌控,這是一個完全可以拍攝成為系列電視劇的題材,如果不是我們全面合作,改編版權全面買斷,現在第二冊的實體書都已經該上市了。”
老謀子問出了一個很多人都想要問的問題:“為什麼不是系列電影,而是電視劇?”
除了楊以辰之外,甚至包括作者自己,都覺得放棄電影選擇電視劇這樣的模式有些可惜,畢竟,在全世界範圍內,電影的影響力要遠遠超過電視劇,就如同電影演員永遠都要比電視劇演員高出幾個身份等級是一樣的。
楊以辰只說了一句話,深深觸動了老謀子,也讓他在這一刻就下定了決心,要參與到這樣的製作中來,要跟這樣的年輕人好好合作一次,吸收一點年輕人給予這個行業的新力量,不再固步自封走著前人走出來的老路。
“為什麼要將電影和電視劇區分開呢。”
電影賣票賺錢,電視劇在電視上千家萬戶茶餘飯後?這早已經是老黃曆了,電視劇賣座的賺錢不比電影少,收費點播在網路上也不再是新鮮事,那誰說電視劇就不能走進電影院。
統稱,藝術作品不行嗎?
一週一集的電視劇模式,難道就不能走出一條綜合了電影和電視劇的新路。
譬如,當週在影院上映,售票,價格比正常電影票低。
次周,網路收費點播或是收費電視點撥。
三週,正式登陸電視臺,在千家萬戶進行覆蓋播放。
老謀子不覺得這樣的方式可行,但他比較認同楊以辰的話語,我們為什麼要簡單用投資和拍攝出來後的去向來界定電影電視劇呢?暫且不去想盈利模式,我們如果能用拍攝電影的態度和專注來拍攝電視劇,再反饋回來更認真的拍攝電影,那會是一種什麼狀態。
隨著產業越來越好,濫竽充數的就越來越多,電視劇質量越發的粗製濫造,尤其是戰爭戲,那種一毛錢的特效方式,那種完全就沒有任何理由的簡化拍攝,讓真正愛這個行業的那些人們,心裡無比的痛,卻又無奈於觀眾們的低底線,即便是那樣創作出來的片子依舊看得津津有味,真的就是宅在家裡沒事幹,一年幾百塊錢的收視費也不當回事,只要有新片就看嗎?
觀眾們沒錯,他們的口味千萬種,但作為行業的從業者,靠著聲討是不可能完成行業的整肅,只要有利益,就會有前仆後繼的戰士衝上來去拍攝一些只要賺錢不管其它的片子,反正賣的出去就可以,能賺到錢就可以,至於多麼的粗製濫造,真不是我們給這個行業抹黑,是這個行業就沒有底線,觀眾喜歡看的,就不算是抹黑這個行業,整個行業服務的物件就是觀眾。
老謀子能夠感受到楊以辰的野心,不能說是責任,該說是野心,就像是他這些年始終在做的一樣,我沒有能力要求誰去改變什麼,但我可以改變我自己,將我自己的想法去實現,從而影響到別人,讓人覺得我這樣的才是好的,效仿追隨哪怕是抄襲都隨便你,到最後,影視製作成本增加是趨勢,但這成本增加不會單純的增加在演員沒有邊際的片酬上,而是要讓製作中的每一個細節都沒有缺憾,即便我們沒有天馬行空的創意,沒有牛B到逆天的演員,沒有感人至深的情感故事,但至少我們在稍顯平庸的整個劇本製作成影視劇的時候,很用心,每一處都很用心,那樣拍出來的片子,依舊會非常牛,就像是舌尖上的華夏一樣,都說裡面一個又一個的真人小故事很好,可這個紀錄片真正成功的是那些關於人的故事嗎?
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