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他揮刀的那一剎那,陳到明才想起之前八號說的話,憤怒,不代表百分百絕對要憤怒殺人,真到了那份上,這一輩子也就毀了,一瞬間的幡然大悟,卻不想表現出來被認為自己慫了,切了一聲,晃著身子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那狀態,好似是告訴大家,看到沒,我沒事,為了對面那傢伙不值當,不過我也不是好惹的,這下你知道厲害了吧。
精彩,跟每一個人的爆發一樣,大家都以為這就是三號的爆發,卻不知後面他還有一大段的獨白,也是所有人都有了個人表演後,他是最後一個揭露自己內心真實想法的人,可謂是給整部片子結尾處增加了一處爆發點。
兒子離家出走,與家裡鬧了矛盾就不再往來,這也是典型的華夏教育方式下的產物,家長和孩子之間充斥著成長過程中過多控制孩子的矛盾,還想向著孩子八九歲那樣去管教孩子,結果孩子跟你是漸行漸遠,乃至極端的離家出走跟你不再往來。
陳到明拍攝的時候,很頹,酒喝多了,第二天早上也只是簡單的洗了洗臉,渾身上下多了一股子勞動人民該有的滄桑,被生活壓彎了脊樑,也讓他們喪失了曾經意氣風發的器宇軒昂,剩下的就只是為了生活而努力好好生活的堅持態度。
最後他的爆發,算是給整部戲收尾,很精彩毋庸置疑,很多上了歲數的人都被他所感染,或多或少他們也都有過和孩子之間的口角隔閡,看到陳到明飾演的三號,就想到了自己,不禁嘆氣的同時也想著自己作為父母是不是該有所改變了;而此刻在影院之中更多的就是十六七到二十出頭的年輕人,他們看到陳到明鼻涕一把淚一把的模樣,不自覺心酸,或許自己的父母,在被自己頂撞之後,在人前人後,也是這樣的傷心欲絕嗎?自己是不是也應該對父母多一點體諒。
影片結束,所有人緩步離開這間屋子,在外面與他們的孩子與他們的親人遇到,都多了一點珍惜,陸剛回到了房間,將自己掉落在椅子上的工作證撿了起來,會心的笑了笑,這笑,未嘗沒有整個這場辯論就是司法機關暗中策劃的意思,讓老百姓參與進來,讓你們來親自分析分析這案子,讓所有關注這件案子的老百姓能夠有一個信服的理由,別說我們不作為,也別說我們被人給控制買通,這件案子本身,就有著不合理的地方,你們,認可嗎?
最後的字幕,推遲了對這件案子的宣判,並加以繼續搜尋證據,媒體報道後得到了民眾的支援,一個月後,真正的殺人犯落網,後面的點點點點點,正是當那個時候聽到訊息時,所有關注這件案子的人的反應,尤其是那十一位的陪審員,他們都不知道說什麼。
在影片的最後,給了他們十二個人每人一個特寫,特寫就是延續他們透過各種途徑瞭解到案子真兇落網時的表情狀態。
一號黃磊,作為助教正在跟學生溝通,學校廣播公佈了這件案子真兇落網的訊息,他呆愣住,旋即被學生們抬起來向天上扔,作為專業院校,他們的助教老師,偉大的拯救了一個不該死之人的性命,沒有給他按上不該有的罪名。
二號張嘉譯,看著報紙,會心一笑,整個人對生活充滿了信心,不再是那種虛假的笑容。
三號陳到明,在計程車上聽到廣播,笑的非常燦爛,然後接到了兒子的電話,淚流滿面,一邊笑,一邊哭。
四號葛大爺,正與他的‘乾女兒’逛商場,對方接到了同學打來的電話,確認了這則訊息,葛大爺拉著她跑到了首飾店,購買了鑽戒,當場求婚。
五號孫宏雷,拿著一張報紙,幸福的笑著,這一刻,他臉上曾經掛著的陰霾盡數散去,他是那百分之九十九,冤枉是過去式無法被彌補,但他讓別人做了那百分之一。
六號張涵予,剛做完手術從急診室出來,擦掉額頭的汗水,迎來女兒熱烈的擁抱,老爸做醫生都沒有讓她這般驕傲,那一場看似荒誕的議論,卻讓女兒由衷的產生敬佩,她的父親,否決了她們所謂模擬法庭的結論,給了一個人生命。(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