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槽,你得分是誰在吐槽。
說一些偏激的話語,你得界定是誰在說,楊以辰說出來的話,那就不叫偏激的話語,而是特立獨行改變行業的超前想法。
同一句話,支援你的人超過千萬,那就值得拿出來好好討論一下對錯。
楊以辰在研討會上的發言,以最快速度在民間迅速散播開來,影響力之大讓人咋舌,短短几個小時的時間,就有數以億計的人參與討論他的發言。
究竟是對是錯,究竟是吐槽還是超前想法先見之明。
結論的掌控權,不在少數人的手裡,在更為多數的民眾手裡,楊以辰等於是在炮轟華夏教育,不是第一次了,教育部門完全是無辜躺槍,換成旁人早就一道上峰旨意砸下去讓你徹底閉嘴,面對楊以辰,他們也沒有太好的方法,只能自我辯護,整個教育體系實施多年,也符合華夏國情的發展,人才的儲備也足夠,那些覺得應試教育影響了天賦發揮的畢竟只是少數,我們要看大多數人的成就,而不是一兩個特例,就去全盤否定我們實施多年的教育體系,也不能去推崇一些西方的教育理念打破我們固有的星火相傳生存模式。
解決,不是楊以辰的目的。
他很清楚,當下想要做大的改變那是一種美麗的扯,能夠撬動曾經不可撼動的領域,做一點點細微的調整,進而做一些小的改變,那就算是他楊以辰的無量功德了。
所以他發完言,看到有數以億計的人討論,有好些媒體參與進來,有官方部門予以回應,內心就很滿足了。明知道面前的這扇門不能打破,一旦打破所有門內的人都要迎接寒冬的冷風,但我拿出要打破這扇門的架勢,換來的是我可以在房間內挑選一個我認為舒服的地方去休息,而不是跟別人一樣擠在門口擠在牆角。
他不管了,到西北開始拍戲,一頭扎進劇組就兩耳不聞窗外事,足足七天時間才完成了幾個大場景的拍攝,重新返回燕京,研討會還在繼續,氛圍依舊很好,一條條關於分級制度的具體條款都已經敲定,有楊以辰珠玉在前,挖那麼大的坑,後面討論一些問題的時候,大家就覺得根本算不得什麼問題,比起楊先生挖的坑完全就是小巫見大巫,趕緊討論一下拍板得了,在這上面要是糾結起來沒完,傳到楊先生的耳中,也讓人笑話。
至於楊以辰之前挖的那個大坑,他是管挖不管填,之後就再也不公開表態,任由網路上去發酵,任由媒體關注後相關部門介入,究竟是誰在將一些事件給擴大影響,究竟又是誰故意將各種在髒水往影視劇上潑,得找出來,得給公眾一個交代。
說一個人看了一部殘暴血腥的電影,去殺人了。
是誰簡單將這界定給責任是他所看的電影?媒體又在其中扮演了怎樣的角色?
有專家直接就找到了問題的核心,當事件被媒體宣揚開之後,就會有人給事件找一個賣點,你不能說這個人長時間的心理扭曲,終於在那一刻爆發才殺了人,那沒意思,你要說是因為看了一部電影,就去殺人,公眾會觀眾,更多媒體會轉載關注。
這一大討論,討論成為了社會問題,從家庭到教育,從生存環境到工作環境,從身邊接觸的群體到朋友圈子,迅速就從影視這個圈子裡擺脫出來,成為現今社會巨大生存壓力下一種社會問題。楊以辰是樂得看到如此,什麼事就怕沒人關注,有人關注,哪怕最終找不到一個完全的解決方式,至少會有一些人出面,會有一些人受益,總體而言,只要做了,就會有效果,有了效果,就是正能量的事情。
楊以辰雖說沒有公開再去回應,卻個人拿出了五千萬的捐款,專門給這樣的討論課題進行資金扶持,不管是開會還是弄什麼事,這筆錢足夠你們去折騰,交通費食宿費,就是拿錢供你們折騰,將這些比較嚴重的社會問題,找一群人,天天呼籲,不要讓很多事情都沉在水面之下,有人願意做,楊以辰就公開表示自己願意出錢,我們不是鬧事,終極目的是將問題找到一個解決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