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他們有任何風吹草動,都會被人拿著放大鏡仔細分辨的。
到時候真要被人查到了,這些澄清的內容全都會被摁到新安集團身上。
不是真的,也成了真的了。
那才是真的冤枉。
這倒也是,眾人都陷入了沉默。
在這個時候,一篇說價格的文章橫空出世。
【論被顛倒的中外價格】
這篇文章裡面,明確地剖析了很多產品在國內和國外的價格差異。
在以前,國內的產品運出去,為了搶佔市場,國外的價格,基本上是非常低廉的。
物美價廉,就是國內產品的唯一優勢。
質量和高階,這些都是跟國產產品不搭邊的。
也正因此,國外基本上,把國產品牌和低端廉價掛上了鉤。
並且,形成了這種固定印象後,是很難脫離的。
這也導致瞭如今不少國產品牌的尷尬現象。
相比於從前,他們的質量已經大大地提高了,不管是內還是外,都和從前大不一樣。
當然了,成本也大幅增加了,畢竟原材料年年在漲,產品還一直在進步。
可是,價格卻提不上來。
只要一提價,銷量絕對暴跌。
畢竟在人家的眼裡,他們的產品靠的就是低廉的價格博出位。
沒了這個優勢,大把的替代品,反正都是為了省錢,憑什麼要買你的?
如果漲價,還不如再加些錢,買本土品牌,質量口碑更有保證。
可是如果國內品牌不更新他們的產品,質量不提上來。
同樣會面臨被淘汰的局面。
因為品牌太多了呀,沒有技術壟斷,大家都拼製造的話,他們的產品維持原狀肯定會一步步被淘汰。
這個人文筆很深刻地寫:所以,對於新安這些高階的品牌來說,出口,是一個死局。
在國內,好歹能靠著原本的名氣提價,提高銷路。
一旦出口,國外毫無優勢,連最基礎的價格優勢都蕩然無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