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說鋁電一體專案。
去年的限電斷電,著實傷到了不少工廠。
因此,對於這個新專案,他們無比支援。
而蕭明志要做的,就是對這些專案進行嚴格的審批。
比如說徐向磊,當時雖然因為他的化整為零策略,批得比較快。
但是對於他個人的審查,也是絲毫沒有打折的。
要不是他確實人品高潔品行端正,這專案就算再怎麼化整為零,那也是批不下來的。
不過,不少人都認為,徐向磊之所以成功,是因為陸懷安給他背了書,想了辦法。
畢竟新安集團可是很少會加入其他專案的呢。
對於這些說法,陸懷安就第一個不信。
如果是這樣,那他之前在北豐投資的各種公司,還有各地投資的工廠和各種專案算什麼?
真當投資不要錢的嗎?
只不過是他沒必要去宣傳這些罷了。
本身投資就是他們自己的事情,悶聲發大財嘛!
不過,蕭明志就有些頭疼了。
因為但凡宏觀調控,難以避免的就是需要對各種企業的調控和分配進行詳細分類並規劃。
這是個細緻活兒。
畢竟國營企業和民營企業的調控,待遇有所不同是肯定的。
尤其麻煩的是,現在很多人並不認可宏觀調控。
“為什麼要調控啊?現在不挺好的?”
“我們就是為了更好的發展才開始各種專案的啊,哪裡錯了嗎?”
“經濟這樣越來越好不是好事嗎?”
如此言論不絕於耳。
可是,這並不能動搖蕭明志他們的決心。
因為進行宏觀調控的依據,並不在於個人觀點,而是根據宏觀經濟出現了令人擔憂的過熱現象,尤其是在重化工業領域,一旦發現投資量過大或者企業增長速度過快,到了非控制不可的程度,那麼,就得進行宏觀調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