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鍾萬考慮到自己的時間,把它提前了一些而已。
其實按照陸懷安他們原本的計劃,是想把修橋這項工程放到明後年的。
到時,淮啟這邊的新安電子廠已經投入使用並且至少產出了一到兩批新產品。
那個時候啊,手機賣得越火,他們就越有錢。
轉過來把錢砸到淮啟,豈不是雙贏。
“但是,你說的也有道理。”
基礎建設什麼的,宜早不宜遲。
陸懷安指了指前面,又點了點後面:“如果可以的話,最好是兩座橋一起修。”
如果能實現從淮啟到商河的通車,想必後面會更輕鬆一些。
至少,陳翊之他們回家,就不必那麼麻煩了。
“另外,通往博海的那條路,最好也收拾收拾。”陸懷安想起自己來時的一路顛簸,無奈地笑了:“鋪層瀝青都是好的。”
尤其是主幹道,儘可能地拓寬一下。
鍾萬點點頭,都認真地記了下來。
不過,他也沒敢打包票:“那條路估計有點難度,因為兩邊不少都是農田和菜地。”
雖然僅一江之隔,但淮啟的民風與商河還是略有差別的。
淮啟這邊更強悍一些,說話跟吵架一樣的,聲音老大。
他沒有把握,能說服他們同意出讓土地。
畢竟這邊不少農民都是靠著這些田地吃飯的,他來這幾個月,就見過不少人為了一根樹苗為了一個拐角的地吵架了。
陸懷安嗯了一聲,倒也沒勉強:“你看著辦吧,不成也沒什麼事。”
左右這邊通往博海的路勉強也能用的。
這個專案,報告剛打上去,當天就一路綠燈送到了上邊,第二天就給批下來了。
不僅批下來了,北豐那位扶貧幹事,第二天又跑來了淮啟。
他明明一路奔波勞累,風塵僕僕的,卻非常高興:“鍾總!您這個專案,是真的嗎!?”
說實話,他到家椅子都沒坐熱呢。
聽到這個好訊息,飯都不想吃,趕緊早班就過來了。
“真的。”
鍾萬也沒攬功,確實是陸懷安簽了字,同意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