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田發力,腹腔隔膜以下、骨盆以上的這個球狀空腔,得像皮球那麼富有彈性(筋膜之功),像鋼球那麼堅固(骨架之功)。
所以內家一脈,首重丹田開合,所謂“一年打死人”,就是因為從一開始就強化訓練這個部位。
有丹田之開合,才有全身骨節協調一致的開合;
有了內開合,才能談到胸背、四肢的外開合。
沒有丹田開合帶動全身內變,是無論如何也做不出滔滔不絕的翻浪力。
如果不得法,容易把勁掛到胳膊腿上,不易往內裡深入。
圈內打人,圈外推人。
所謂圈內,即盤骨發力範圍,所謂圈外,即盤骨發力範圍以外。
力量的終極來源,就是盤骨,古說腰胯只是籠統的講法,實則只指盤骨。就是用盤骨來打你。
這個部位,一女流只要懂得開胯,以盤骨的收束,開張以致旋動來發力,帶動通身骨骼出擊,那麼纖纖玉手一掌打死你不奇。
盤骨的發力,外表上看不到,所以對手被打得折肢斷臂,仍不知何事。
成人的盤骨,尤其是男人,已經硬化,其構合縫隙的軟骨,也已鈣化,連成一起,所以成年後才學太極,不易開胯。
兩年而能開胯,已經算快。
學懂用盤骨運動來發力,還同時要學脊骨的節節用力,節節貫通。
由盤骨帶動脊骨,再帶動四肢筋骨發勁。
真正的內家發力,內壓集中點在腹部,以髖關節帶動下半身、腰椎骨節帶動上半身的運動帶動全身的運動。
關鍵在於腹部的摶氣,腰腹肌均衡收緊,內壓增大,給腰椎的內動提供一個有力的內在支撐。
尾椎的驚乍,以骨盆為輪,脊椎為軸的發力,腰、腹、股肌肉搓動骨盆,力量沿脊椎上升,傳至兩手。
整體的感覺是勁力從尾錐或是叫襠內像龍捲風一樣升起來,兩腿的筋被抽緊,兩隻腳不得不抓住地,否則就要被這股力量給帶的騰起來。
這樣練下去,直到力量大的十趾再也抓不住地為止,就會出現《神運經》上的飛騰之功,或叫輕功。
像鬼魅一樣飄忽、野獸一樣協調的身法。
內家暗腿就是指開發出這種力量後,貼著地走就是步,腳一離地就是腿,力量來源於腰際。
所以有前輩能做到手足打法互換。
但這種用力方式,對身體的綜合要求極高,首先是周身筋膜(胸背腰腹襠胯)的拉伸量,再有就是骨節間關節囊的韌性強度,要達到內在的骨架貫通。
隔膜要下沉,襠胯要上翻,腰椎要拉開、後倚,形成丹田的中空內實,就像兩胯之間夾了一個充足氣的大皮球,這個球又抱著肋骨。
這樣髖關節,腰椎的運動才會有可支撐,力量才能上肩背,貫四梢,身法運動才能涵上勁。
招法會因人而異,不切實用,故強調找勁、發勁,做到自然合諧,才能使外形合順,勁從中來。
內質中和,氣自然生,四肢百骸氣質歸一,摒除後天拙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