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琛問道:“難道籤的合同就沒一點兒用處嗎?”
“有用。但是你真準備拿著合同跟電視臺打官司?不說打官司需要花費的錢和精力。你別忘了,電視臺掌握著渠道,相當於掐住了製作方的命脈,官司一旦打起來,名聲基本就臭了,以後你還想在這行混飯吃嗎?”
楊琛深吸了一口氣,知易行難啊!
楊森道:“一部電視劇的發行,除了直接賣斷之外,一般就兩條路。第一是和央視合作,在央視首播,等形成了熱度再賣給地方電視臺。
第二就是農村包圍城市,從地方臺入手。地方臺分為地方頻道和上星頻道。地方頻道數量眾多,可以薄利多銷,而且如果劇好,等熱度起來了,醞釀出一些影響力了,這個時候再上星,也容易賣得上價。
不過兩者各有利弊,前者首播權很難賣得上價,後者回款是個大難題。我這幾天為了這部劇的發行,頭都快炸了。”
楊琛問道:“張紀忠的招牌這麼不值錢嗎?”
“那老小子的心思壓根兒就沒在咱們這部劇上。張大鬍子是個炒作高手,但是咱這部劇在他手裡可是連個水花都沒泛起來。”楊森心裡是有些怨氣的,“你知道他《藍色妖姬》那部劇賣了多少錢嗎?”
“多少?”
“1500萬!平均每集70萬!”楊森道,“那部劇的投資還不一定有咱這部劇高,利潤率高達百分之百!”
“怎麼會差這麼多?”楊琛有些疑惑,“都是張紀忠的招牌,沒道理啊。”
最關鍵的是他記得《藍色妖姬》這部劇的熱度比起《激情燃燒的歲月》可是差的太遠了。
要想知道一部劇火不火,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看它重播的次數和播放電視臺的數量。
換句話說,20年過去,你只要還能記得一部劇的名字,那它百分百就是一部火劇。
所以說2000年算是一個神仙打架的電視劇年。
像周潔、李兵兵主演的《少年包青天》,曹容、黃海兵主演的《西遊記後傳》,陳虹、周訊主演的《大明宮詞》,黃壘、周訊主演的《人間四月天》,張國利的《康熙微服私訪記》,徐錚、小陶紅的《春光燦爛豬八戒》等等。
這些電視劇無一不是收視率驚人的神劇,哪怕是過去二十年,能隨口唱出主題曲的人也不在少數。
像“我欲成仙,快樂齊天”,或者是“好春光不如夢一場,夢裡青草香”。
這些歌曲和劇中的人物形象能夠深深烙印在一代人的心裡,已經足見其火爆程度和影響力。
而《激情燃燒的歲月》是完全可以與這些劇相提並論的。
但是如今來看,如果首播權一集價格3萬,22集也才66萬,連製片成本的十分之一都不到。
楊琛無法想象如果是在這樣的市場價格下,電視劇行業是怎麼活下來的?
楊森解答了他的疑問:“你看看民營影視製作公司存活下來的能有幾家?活的滋潤的又有幾家?”
楊琛有些不甘心,但是即便是重活一世,對於影視行業也完全是個門外漢,如果情況真的像楊森所說這麼嚴峻,那自己的計劃就要半途夭折了。
“小琛,你自己想一想,那麼多成名大導,還有那麼多影視明星,他們自己手裡沒錢嗎?你只是發了一張專輯,接了一個代言,身家就已經上千萬,他們手裡會沒有嗎?”
楊森發出一連串的反問:“他們為什麼從來不拿自己的錢去拍戲?反而要拉下臉去拉投資,去一個個跑劇組試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