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駒過隙,歲月不居。
楊琛的書上架兩個多月,全國總銷量已達30餘萬冊,第一筆版稅已經到賬,到手12萬塊。
按目前的趨勢看,六冊書年總銷量兩岸破兩百萬冊問題不大,均價20,一年銷售總額就是4000萬。
楊琛將一躍成為年入兩百萬的暢銷書作家。
肖正國的一攬子打包方案無疑是成功的。
這也意味著只要區區一年時間,當初現金和分成兩種方案就已經達成了平衡。
這點是出乎楊琛預料的,他沒想到此時的圖書市場會如此火爆。
他不知道【金庸新著】可以在市場上賣到脫銷,也不知道後來的三少最初能夠問鼎作家富豪榜榜首也與實體書銷售有很大關係。
如今提前一年拿到120萬,只是拿下了一套小四合院兒……
嗯,楊琛想到這兒,忽然就不覺得虧了,吃虧是福嘛。
第一筆版稅到手,經過家庭會議之後,楊琛得到了自由支配的權力。
他想了想,選擇去找小叔楊森。
楊森今年30歲,比楊林小十歲,當年是玩搖滾的。
這年頭,一身皮衣,一頭長髮彷彿是玩搖滾的標配。
據楊琛所知,小叔楊森的身上曾經還揹著一副刺青。
不過現在看不到了。
楊家老爺子當了一輩子老師,最看不慣他這做派,皮帶抽斷了不少,也管不住小叔那顆放蕩不羈的心。
直到後來楊家老爺子忽然就沒了,當時楊森沒在跟前兒,只是透過楊林給他留了一句話。
具體說了什麼楊琛不知道,但是楊森從此之後一改往日做派,不再廝混,老老實實在附近的街頭開了個音像店。
除了一身皮衣和長髮,當年紋身的地方只留下了一片疤。
那片疤或許是楊森心中最柔軟的地方,從此成了楊家人的忌諱。
音像店裡正放著小齊哥的歌:
……
我等的船還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