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醫院每月實際銷售量統計,一般不會有錯。
每到月底,醫院藥房都會進行盤點查庫存,這月進貨量+上月庫存本月庫存=本月實際銷售量。
這個實際銷售量統計,李明透過醫院藥房的庫管,很容易拿到這個準確資料的。
另外,本月醫院進L安消膠囊多少量,章尚榮每月都有醫藥公司流向單可查。
兩邊資料一對,八九不離十了。
那麼,這種出現大量虛數的現象,在藥品銷售中有一個專業術語,叫‘跑方’。
所謂跑方,是指患者拿了某醫生開出的處方單,卻沒在醫院藥房裡付款拿藥,而是跑出醫院之外的其它藥店拿藥。
但凡醫生開出L安消膠囊的處方單之後,都以為患者是乖乖在藥房拿藥後才走人的,他將開出的L安消膠囊合數,悄悄在抽屜小本子記上了,月底統計後如實報給李明。
一個是揣著處方藥單,卻沒在醫院藥店付款拿藥;而另這邊,卻按銷售給記上了。
這樣出現的虛擬銷售數,就叫跑方數。
當然,也有個別醫生會故意多報。
但這種屬於極個別現象,因為醫生也很注重職業道德和人品,對於那麼人品差的醫生,在醫藥代表的圈子裡會很快傳開,以後,也就沒人敢跟他合作。
為了查明跑方真相,李明只能去求助藥房主任,花不小的代價,請醫院藥房悄悄給予統方。
所謂統方,又是藥品銷售中的另一個專業術語。
就是統計出本月藥房L安消膠囊的銷售明細,即醫生處方實際賣出去的個人明細,例如:張大夫開出多少合,李大夫開出多少合……
九十年代中後期,至廿一世紀初,國內許多醫院還實行的是醫生手寫式處方單,並不是後來的電子處方。
所以,這樣的統方,工作難度和工作量都很大。
工作人員要在一堆積成山的處方單裡,盯著龍飛鳳舞的各種字跡,一個個唱票,有點像搞基層換屆選舉。
這種繁瑣工作,沒有一定關係,藥房沒人願意做,就算同意做了,要求的報酬也不低。
李明也是實在沒辦法,才想出這招惱人的殺手鐧。
而藥房的統方合計數量,跟藥房庫存檔點統計的實際銷量,基本吻合。
這樣,哪位大夫的跑方量多少,統方明細和醫生上報明細一對比,就原形畢露,一目瞭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