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後,臥鋪預售站並不在路邊上。
沒辦法,蕭建軍問了兩位老人,終於找到這個臥鋪預售點的位置。
預售點處空無一人,視窗上方用紅字寫著,“預售三日之後的車票,每日早上七點半開窗。”
蕭建軍抬腕,瞧了眼表面有些發黃的老款‘上海’牌手錶,指標指向了四點半。
說起這款舊錶,那是九一年上大學前夕,父親從自己手腕上褪下來給他的。
那時,蕭建軍心裡多少有點不爽。
認為父親連一二百塊錢都捨不得花在兒子身上,經濟大權都被繼母擄去了。
若干年後,蕭建軍才慢慢搞清楚,其實,那時候父親的經濟壓力不小。
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我國普通教師的待遇不高,尤其是鎮鄉公、民辦教師。
一箇中學的普通語文教師,就算是公辦的吧,乾巴巴的每月能有多少工資?
要知道,蕭建軍和弟弟蕭建強都在上學,繼母尤秀英是學校裡的非公職教輔人員,說白了就是個臨時工。
家裡還有老人。
所以,大學四年,蕭建軍暑期都不願回家,在外搞點勤工儉學,弄點小錢。
三年級之後,那是女朋友夏晴的主動救濟,他差不多吃了二年的軟飯。
知道了時間之後,蕭建軍苦笑著自我嘀咕一聲,“還早呢,咱逛街去吧。”
於是,他就沿著天目山路往前瞎逛。
沒有智慧手機的年代,對於讀書人而言,最好的去處那就是書店。
九十年代中後期,科技知識就是生產力,所以書店遍街都是,有些書店門口還播放著錄影,大都是介紹營銷學方面的書籍。
蕭建軍很容易找到一家路邊的書店,就踱進去看書。
閱覽了一下書籍後,找到一本時下最熱門、營銷方面的圖書,靠在書架上閱讀了起來。
營銷學,對兩世為人的他而言,不是什麼新鮮玩意兒,全是所謂的‘雞湯’。
但在時下,則是一門新學科,趨之若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