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帝臺上,胡鴻博粗重地呼吸著,雙手因激動而顫抖著開合不停。
在親眼見證超凡種的存在後,他和其他普通人一樣感到了刺骨的恐懼,但隨著剛才諸位執事使徒的對白入耳,這些負面情緒很快就被驚喜和期盼取代。
最近幾十年來,東華考古學的諸多權威提出了三重證據法,被認為是考古方面的重要發展。
但不論是“文獻史籍材料”、“發掘的考古材料”、“口述史料”,還是“文化人類學方法”,哪裡又能比得上歷史事件親歷者的記憶鮮活可靠呢?
如果能夠普及這種方法,史學研究必定能夠有翻天覆地的變化!
胡鴻博想著,難以自抑地渾身戰慄;至於同樣被提到的“墮落”、“精神汙染”什麼的,則完全被他忽略。
就在凡人學者心神不屬的時候,張樂聖完成了封印外層“封裝”的解鎖。
原本流轉飛旋的藍色水光在法陣上固定下來,瀰漫著點染了所有線條,讓檯面完全亮起。
然後,眾人見到偽鱗下方圓形陣眼內的土壤如液體般波動,好似與空氣發生了什麼化學反應,以肉眼可見的速度高速隆起拔高,最後“長”成了一座米餘高的“控制檯”。
雖然無人解釋,但黃懷玉已經知道這是什麼了。
息壤者,息為滋長,壤為土石;永不耗減,掘之益多,故以填洪水。
“接下來就是最後的步驟——用‘趕山鞭’的許可權開啟陵墓。”
追命說著,伸手從兜裡取出一根桿狀物體握在手裡,而張樂聖也自覺地朝後退開兩步,為他空出位置。
此時,平臺上所有人的目光都不自覺地被那柄所謂的“趕山鞭”所吸引。
從外形看,這枚名為“鞭”的遺物只有一掌來長、手指粗細,其外頭有金屬質地的鍍層,表面刻著大量細密銘文,四周常有風沙追隨匯聚。
【從形狀看,應該是肋骨之類的遺蛻?】
黃懷玉心中猜想道。
手持遺物,追命站至法陣中心,抬手後略有猶豫,似乎不知道該如何下手。
正在這時,沉默了半晌的張樂聖再度開口。
“江中校,我家大公子對您多有仰慕,希望您有閒時能夠過府一敘。”
老者說著,再度躬身行禮;這一次,他的神態動作遠比剛見面時更加恭敬。
“有機會的。”
追命聞言隨口回道,連目光也毫無偏斜。
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