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戰方案剛剛你們都過了好幾遍。”
任飛光作最後一次戰前督導。
“行動中,戰地勇士會給予引導。”
黃懷玉的視野裡,下三個順位的行動目標已經被系統標上了數字。
此前,3d影片形式的流程模擬已經過了數遍。
當然,模擬僅僅是紙上談兵——任飛光自己估算,成敗機率大概只有五五開。
但在異國他鄉刺殺一位能級三高層武官,哪裡又有十成把握可言?
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各行動單位請到達指定位置。”
任飛光的聲音在耳機裡響起,冷靜鋒銳。
距離莊園百米外的東西兩側,風切和寒冰手持狙擊槍落位。
這一次他們使用的不是常規大狙,而是使用亞音速彈的微聲狙擊槍。
眾所周知,開槍的動靜由三個因素決定。
第一,膛內高壓燃氣衝出槍口後劇烈膨脹,產生噪音。
(類似鞭炮或者氣球爆炸)
第二,彈頭以超音速運動產生激波,帶來噪音。
(比如戰鬥機超音速時產生的音爆)
第三,槍自身結構運動時摩擦碰撞,產生機械噪音。
(拉栓,槍機運動等等)
這三者中第三項最容易,可以透過最佳化結構精度或者手動拉栓來解決。
至於第一項,正是“消音器”的老本行。
但要解決第二項,除非改變物理規律,否則就非得讓子彈降速到音速以下。
這也是在火藥質量高度發展的今天,大國還要專門開發亞音速彈的原因。
風切和寒冰手上的微聲狙擊步槍,所使用的便是東華最新式的微聲子彈ws7型。
這種子彈採用複合彈芯,彈頭為裸鋼芯,增強破甲,其後為鉛芯,激發時膨脹切入膛線增加穩定性。
此外,ws7型子彈純彈頭質量就達到了十六克(差不多是5.56口徑步槍彈的四倍)。
學過初中物理的都知道,子彈的威力由動能決定(質量與速度)。
特化的巨大彈頭質量使得亞音速狙擊彈在速度有限的情況下依然可以獲得兩千焦耳級別的槍口動能,足以在兩三百米距離上擊破三級防彈衣。
是故人送外號“飛行的秤砣”。
不過,由於初速過低,再先進的亞音速子彈都有彈道下墜的問題,有效射程遠不如常規彈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