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都市言情>重生之網路娛樂> 第三百二七章:再創小說流派:洪荒流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三百二七章:再創小說流派:洪荒流 (1 / 2)

第三百二七章:再創流派:洪荒流

對於這一個問題,陳佳一想了想,直接回道。【

愛尚閱讀網】

“應該是受到中國神話的影響,誅仙結束之後,我就一直在想,下一部作品要寫什麼?恰好那時翻閱古書,西遊記與封神演義出現在我的眼前。待重新看過這兩部之後,我突然發現這兩部,有著很大的聯絡……於是,便有了這部佛本是道。”

這純粹是瞎扯。

記得佛本是道的作者夢入神機,也就是王鍾。寫佛本是道之前,他是一個專業棋手。平時沒事的時候,便會到“***網”翻。而且,當時的夢入神機還是蛤蟆的粉絲呢,一直在追看他的天地戰魂。

其後時間,又翻過數。

有喜歡者,也有不喜歡的。當看到不爽的時候,年輕的夢入神機,激動之下,便開始說那作者寫的如何如何不好,如何如何幼稚,當然,並不是沒理由罵的那種。而是專門挑出數毛病,然後,指著這些作者的問題,進行狂罵。

雖然夢入神機這翻罵法,比那些什麼理由也沒有,就是丟下一個垃圾或者腦殘的好多了。但是,很多都有著數粉絲。看到夢入神機總是來噴,心中不服。一時之間,兩方人馬便罵了開來。當時夢入神機年輕氣盛,對於罵戰還大是歡迎。反正平時都是閒著蛋疼,沒事到評論區樂呵樂呵也好。

兩方你來我往,罵得不亦樂歡。最後,一些粉絲使出絕招。

有本事,自己寫一本。

這一句說出,夢入神機當場沒有話說了。

是呀,自己就是一個讀者,人家作者也沒對不起你,沒事亂罵做什麼?只是,夢入神機血性方剛,被這一句話一激,也就在家中苦思良久,釋出了一本佛本是道。開始前面幾十萬字,其實就是殺人奪寶,進行了一段恥的修仙之路。雖然沒什麼創意,但一路暴爽,倒吸引了一些讀者。只是,就算這樣,佛本是道仍沒有成為神書的可能。

也許,夢入神機早就不甘寂寞,或是夢入神機不滿自己現狀。於是,50萬字的時候,文風一改,跳入地仙一界。從此,一部集蜀山劍俠傳,封神演義,西遊記,民間傳說,白蛇傳……為一體的古典神話,就此在整個***網爆發了一陣神話仙俠熱潮。

就算佛本結束之後,但佛本開闢出來的完整洪荒體系,在網路市場打造出了一個流派,成為了與飄渺之旅這種開山鼻主同類的大神級原創作者。而且,由於夢入神機是為職業棋手的緣故,使得夢入神機這一部“佛本是道”極具有大勢觀。

每一章,每一步,都如棋盤一樣,最後一章接著一章,一步行走一步,圍成為了個通天大勢。而且,這種大勢,在主角周青成聖之後,更將其發揮的淋漓盡致。就算後面的很多情節,都沒有細寫周青這個人物。但是,他所打造出來的大勢,不體現著周青對於氣運的爭奪。

所以,後面一大堆跑龍套的出場,讀者看得之後,仍是大呼過癮。

“對了,我在這裡要申明一下。佛本是道只是一部虛構的,裡面所涉及的情節,包括人物,也都是虛構……”

佛本一書當中,對於道教,人教,佛教,進行了一系列的批判。而且,周青創立的天道教,純粹也是聖人使盡手段,搶奪天地氣運。文中所說的聖人不死,大盜不止。其中主角周青,亦是所謂的大盜。所以,與其他聖人一樣,不是很值得提倡。

更何況,現實當中,又有諸多教派人士。其中道佛兩教對於國人的影響力度,還是非常大的。特別是現在“佛本是道”已經流傳到全國,很多人士都已翻看閱讀。如果有信教者,或者教派人士不爽,陳佳一雖然沒什麼畏懼,但若那些個教派人士鬧一下,那自己有的是麻煩。要知道,一些信教徒,特別是西藏地區的信教徒,了個去,簡直都是不要命的瘋狂。一個教派人士,永遠不會明白一個教徒對於宗教的狂熱。

之前書中,陳佳一就提示了這一點。現在,陳佳一儘量再提示一次。

“哎,陳大一說“封神演義”與“西遊記”,好像這兩部,真有一些聯絡。不知道陳大能不能給我們解釋一下,這兩部其中的共同之處。”

聽到陳佳一剛才那個解釋,主持人善意的笑了笑,心中知道陳佳一的擔心是有一定道理的。不過,當陳佳一說道“封神演義”及“西遊記”時。主持人很好的抓住了看點,想讓陳佳一對這兩部,做一次更深一層次的研究。

這種研究如果擴大到萬千民眾,那就是國學。百家講壇,說的不正是這個麼?

“這個相同之處有很多,從時間上來說,兩部都是明清之時創作的。至於兩部誰先出誰後出,如今有一定的爭議。不過,我們暫且不討論這一點。其二,兩部涉及到的人物,也就是天上的神仙之類,都有比較多的雷同。

比較典型的是“哪吒”這一個角色,這個角色不但在“封神演義”裡大放異彩,就是在西遊記中,描寫也很多。而且,他們的造型各方面等,基本一至。最為其妙的就是,封神演義中對於西方教二教主“準提道人”的描寫,與西遊記當中對於孫悟空師父“菩提祖師”的描寫,簡直一模一樣……”

封神演義中,對於準提道人的描寫如下:

大覺金仙不二時。西方妙法祖菩提;不生不滅三三行,全氣全神萬萬慈。

空寂自然隨變化,真如本性任為之;與天同壽莊嚴體,歷劫明心**師。

從這裡,封神演義當中,就已提到了菩提兩字。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