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麵館迎來了一位尊貴的客人,或者說是熟人。
袁縣令親自駕臨了。
在迷糊陣比賽的那三天裡面,可以看出這個新來的小縣令是個性情中人,四十歲的年紀,頗有些豪放不羈的神態,與老百姓能夠迅速打成一片,白家人對這個官員的集體認知都很不錯。
一個小鎮子猛不丁的改成了縣城,裡裡外外都覺得逼仄單薄,如何把朱陽鎮真正轉換成一個縣城的級別,還需要擴張人口和地界,進一步繁榮經濟。
袁縣令是個實幹家,這幾天正在街頭小巷裡傾聽民意,探訪民情,當然,也會微服私訪到每個角角落落。
只是,一進兄弟拉麵館,他就率先認出了白老大兄弟兩個,在迷糊陣的里正家裡,他們曾經推杯換盞過呢!
袁縣令對同樣睜大了眼睛的白老大擺手示意,某人現在屬於微服私訪,不要叫出官職來的意思。
好在,白老大如今歷練的也不賴了,垂下眼皮果真沒有吱聲,只不過,到底在袁縣令那一碗拉麵上面,多澆了一大勺子肉醬。
傻呵呵的白老三可沒注意客人的心思,他快樂的手指抖著麵糰,腦袋裡面都是蓋新房與成親的喜事兒,昨夜裡嫂子就說了這倆事兒的時間安排,十七歲的小夥子無限嚮往啊!
你說,非得把朱陽鎮改成朱陽縣,能起啥作用呢?麵館裡面,吃麵的客人談天說地的。終於引到了袁縣令想聽的內容。
啥作用?名聲好聽唄!咱現在就已經成了縣城的人,跟臨清那是平起平坐的輩分了,鎮衙門改成了縣衙門,大老爺變成了縣令,就是作用!另一個很懂行似的,為大家解惑。
可是縣城裡不都是人多街寬熱鬧的很的嗎?咱們朱陽在鎮子裡面比得算大的,跟別的縣城比可就忒小了,根本就不夠看!
老百姓嘛,總是牢騷多不滿多的人數佔的多。袁縣令側耳傾聽,微笑不語。
白老大慢慢兒的放下了心來,這袁縣令真的肯認真傾聽,不著急發怒,那是百姓的福氣。
於是,麵館的大掌櫃兼煮麵師傅就吆喝了起來:各位。咱們朱陽縣才剛剛改名兒,一時半會兒還沒發展起來呢,有個好縣令帶領著,咱大家夥兒都加把勁兒,過個半年一年的,肯定能趕得上別的縣城。朱陽鎮為啥改成了縣?那就是官家看著咱們行,才改的名兒是不?
說的是呢!官家在京城都聽說了咱朱陽的好名氣。提成了縣,那是看得起咱,咱可不能露了怯兒去,叫其餘的縣城看了笑話兒!
一時間,談論向積極地方向拓展,袁縣令臉上的笑容更深了。
臨走時,不但沒有驚動任何百姓。還給魏嫂子那個兒子——大光,打賞了兩文錢。小傢伙喜歡的眉開眼笑,錢少不要緊,這是心意!
下午晌兒,客人們終於散盡,白家兄弟倆和大光在拾掇鋪面,門外並肩進來兩個人,卻是又緊張又興奮的白老二,和去而復返的袁縣令。
白老二是因為嫂子昨日裡讓小五捎信兒,估摸著是婚事有了動靜,所以興奮又緊張,可不是因為與縣令同行的緣故,事實上,他在比賽期間完全心不在焉,根本沒顧得上瞧瞧新來的縣令是什麼樣兒。
袁縣令的去而復返,卻是因為白老二騎來的那一輛兩輪腳踏車,如今,迷糊陣上偶爾可以看到三輪車的影子,兩輪車卻還很稀奇,白老二生產出來的兩輪車很少,但是每一輛都很精緻,並沒有作為主打產品推廣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