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為民對這些人沒好感,原因在於他們雖然抗日,但卻從來不把老百姓當人。
不管是洋忠救還是土忠救,到了鎮上都是一副老子抗戰有功你們老百姓還不好吃好喝伺候的樣子。
白吃白喝不說,臨走還要捐餉,若是不給的話……
槍栓“嘩啦”一聲“老子看你像是日本人的狗漢奸!”
為此周得同也沒少挨耳光……
由於背後有軍統撐腰,這些人的武器裝備都不錯,一個十人小隊就有輕機槍,而且還裝備了德國衝鋒槍,德制手榴彈等近戰利器,遇上小股日軍也敢打一打。
這就讓和平軍非常難受,除非明確忠救軍數量極少,否則見了也是繞道而行。
可以說在敵後戰場上,忠救軍對日軍或許構不成太大的威脅但對於偽軍來說依然是懸在頭頂上的刀。
更奧妙的地方在於,和平軍雖然對新四軍和忠救軍的游擊隊感到害怕,但卻不願意去向東洋主子求援。
原因就是在於首先是怕東洋人看透自己的底細,其次也是怕自己的“防區”被東洋人藉機給佔了。
現在浦東的大環境就是這樣微妙而混亂。
縣城和最大的鄉鎮被日軍佔領,次一級是偽軍和忠救軍游擊隊佔據,剩下更廣大的鄉村還有諸如小規模的土忠救或者保衛三中與吳仙鶴守望隊這樣的自治民團。
幾方面各自有自己的勢力範圍,彼此互不打擾。
而新四軍正是看到這點,才派出大量像王靜齋這樣的幹部,深入第一線,試圖帶領人民群眾闖出一條路來,至少在這種嚴酷的環境下,讓大家能夠更好的活下去。
王靜齋方才的主意很巧妙,甚至可以說是有點缺德,因為正好打到了張金昆們的痛腳上。
別看現在漢奸當的很爽,但心裡多少是有點怕的。
中國那麼大,小東洋就真能完全佔領下來?
是的,37年剛開始打仗的時候,東洋人在金山登陸,然後國軍的防線瞬間被擊潰,大量部隊被打散,一個日軍大隊就敢追著國軍一個師打,甚至還敢使用平行追擊甚至超越追擊這種分兵戰術。
那時候所有人都認為中國要完了,日軍“三個月佔領支那”並非虛言。
但是隨著戰爭逐漸發展,日軍在戰場上依然佔據主動,國民政府在不停的向內地搬遷,報紙上傳來的訊息也以皇軍又佔據某地為主。
但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這和戰爭初期相比,其攻擊的力度和勢頭下降了不少。
而諸如張金昆這種聰明人也就開始對自己的皇軍主子陽奉陰違起來,而忠救軍們也感受到了壓力來自新四軍們的壓力,後者在老百姓中顯然有著更好的聲望。
於是這又讓和平軍和部分忠救軍們彼此眉來眼去,甚至出現雙方“默契”合作,攻擊新四軍游擊隊的事情。
如果能讓保衛三中帶個忠救軍的帽子,對今後的進一步發展顯然是大有好處的。
“如何升級部隊編制,是我們自己要解決的問題,還請仙鶴兄再受一段時間的委屈吧……繼續和張金昆那邊胡調敷衍”王靜齋道“我們會盡快把編制拿到手……”
“好,那我等你們的好訊息,但你們要儘快,我看張金昆這個壞胚已經有點來不及的樣子了,就怕有天他忽然喪失耐心,來硬的。說實話,他人和槍都比我多,而且還可能借來其他偽軍部隊,我們是擋不住的。”
“這裡面輕重,我們知道的!”王靜齋和吳仙鶴握手道別“此事,必不能讓仙鶴兄失望。”
送走吳仙鶴後,祝為民問道:“先生,這個事情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