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然都是東洋兵在之前戰鬥中的戰利品。
東洋兵也不蠢,手裡當然有好槍,但那是用來裝備皇協保安團的。
名為皇協保安團,實際上就是直接聽命於日軍的偽軍,與聽命於南京政府的偽軍又有區別。
此刻,距離戰爭爆發已經有三年,隨著戰線深入,大量的一線作戰部隊被不停的調到前線,深入中國腹地。
浦西的上海自然要有專門部隊駐守,番號是華中派遣軍13軍團13師團,又稱小林師團,但部隊精銳要維持周圍警戒,實際機動力量不多。
浦東鄉下便次一等,是所謂的守備隊,說起來連丙種師團都不如,老的老小的小,還有各種殘疾軍人。
此時,原本乖乖聽話的“和平軍”也開始陽奉陰違起來。
自從日本入侵中國後,國民政府被打得不停遷都,而汪精衛梁鴻志王克敏等漢奸就跟在鬼子兵的屁股後面不停的收攏散兵遊勇或者大小土匪,編成各色各樣的偽軍部隊。
40年3月,汪精衛“還都”南京鬧劇後,漢奸政府正式成立,這些興亞軍,共榮軍,建國軍被統一收編,並命名為和平軍,每月從南京政府支軍餉。
這夥人覺得自己有了依靠後,頓時對鬼子兵有些看輕,覺得彼此的關係從父子,變成了兄弟。
畢竟南京政府和東京是相互成為的邦交國。
而東京也從開戰之處的三月速勝論中清醒過來,他們痛苦的承認,短時間內是不可能徹底征服這片土地的。
在這個大前提下,軍事便讓位於政治。
連帶著對軍部的約束也大了不少,比如“對各種黃協軍要友好相待,日本顧問不可以動輒打罵黃協軍官兵。”
對此,顧問們也很傷心,他們就是挨著耳光成長起來的,在他們看來打耳光是為你好是自己人是親如一家的表現,現在不讓打耳光了,他們的心氣也變得潰散。
加上和平軍頭目的錢色腐蝕,很快日本顧問就站到了“和平軍”這邊,幫著漢奸一起向自己的祖國軟調皮。
無奈之下,守備隊只好另起爐灶,成立完全由自己控制的“皇協保安團”等新一代偽軍組織。
那好武器當然要優先供應了。
再加上和平軍雖然陽奉陰違,但伸手要好處時卻非常之死皮賴臉,而鬼子兵出於“以華治華”的思想,也只能捏著鼻子認了。
這樣浦東的和平軍暫編第一軍第13師,在師長丁錫山的帶領下從皇軍處也訛到不少好貨。
鬼子兵也不求丁師長能主動協助皇軍剿匪,只盼著他們能看住地皮就行。
在這點上,丁師長做的不錯,他部隊的駐防處,基本沒有共匪或者忠義救國軍鬧事,這也是他伸手向太君討賞的底氣所在。
可實際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