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米雪輸給了王薔,但在場外等待比賽的張哲卻有自己的看法。
如果不是米雪一意孤行、孤注一擲地用她的單反,這場比賽十之八九就會是另外一種結果。
都不用電子計分,僅憑認真觀察比賽就能看得出來,整場比賽米雪的制勝分顯然要比王薔多得多。
而米雪的失分或者說王薔的得分,則大多是來自於米雪的失誤。這種失誤更多的還是來自於非壓迫性失誤……
也就是說,是米雪主動送的分居多。
況且,米雪的制勝分還不僅僅是來自於單反,她的正手一樣是又快又狠。當然,失誤也是不少。
看完了米雪和王薔的這場比賽,張哲暗歎了一聲。
自己和王薔的球風,似乎都有些過於中規中矩了。
兩個人差不多都是從五六歲就開始跟著教練練球,從小到大的所有教練幾乎都是這麼教、這麼要求的。
也許,郝駿的那番話確實有他一定的道理。
教練本身的見識就不是很高,還都是以老帶新一撥帶一撥這麼帶出來的。觀念意識約定俗成,循規蹈矩。加上自身的實戰水平又不咋地,還指望他能帶出高水平的弟子嗎?
要是真的把王一男和米雪這樣充滿靈性的天才讓他們來帶,沒準還真就給練廢了……
不是扼殺天才又是啥呢?
反觀米雪和王一男這種半路出家的野路子,倒是打的無拘無束,隨性奔放。隨時都可以借鑑某些自認為適合自己的先進打法。儘管要付出很多代價,然而假以時日,誰能走的更高更遠,沙雕都能看得出來。
張哲揣著一腔心事走進賽場,這神色就又有些凝重了。
也難怪,這幾天他經歷的事兒有點多。
看了米雪的比賽,他就更覺得自己十之八九有可能幹不過王一男了。
然而,沒有哪個爺們能心甘情願地認輸服輸的,何況他又是張哲。
兩個人來到網前照相、猜邊。
張哲壓低了嗓門說道,“不用照顧面子,往死裡打!我特麼都豁出去了!”
王一男也壓低了嗓門說,“我聽吳狄說,你張十八這個外號並不是因為……”
張哲眼睛一瞪,王一男嚇得退了兩步。但仍然接著問,“真的有那麼長嗎……”
張哲渾身冒火抬腳就踢……發現兩人中間還隔著球網,於是抬手就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