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火滅,其軍鬆懈時,擊之可勝也!”呂嫻道。
一將道:“倘若袁尚趁機堵截追擊趙將軍,如何是好?!”
“我巴不得他追,他若追,我軍可立即緊隨其後,趁其反應不及時,可大勝也。”呂嫻道:“等斥侯訊息。”
眾將跟著呂嫻也有多時了,也很瞭解她的作戰風格等,便道:“女公子莫非以為袁尚現在不敢追?!”
呂嫻道:“十有七成,袁尚不敢現在就追。他不想打無準備的仗。”
諸將十分不解,道:“都已到了戰場,反而反應變慢,豈不是貽誤戰機?!這袁軍上下何以至此?!”
呂嫻道:“袁軍傲慢,是眾所周知之事,經歷無數次的勝負,才得到四州,自以為大,所以遇戰便會輕率而出,而不細細作戰備,可到了戰場,一旦遇敗,則會拖慢他們一切的謀劃。這就是重兵而將不能調的通病!此時他連番受挫,怕子龍還有陷阱等著,必疑神疑鬼,不敢輕進。”
然而等準備好了再追擊,在這戰場上,黃花菜都得涼了!
呂嫻用兵則與之完全相反,她並不輕動,一旦用兵,光推演排練都用沙盤弄無數遍。不動則不動,一動則要爭取最大的勝,最少的犧牲。
而臨到了戰場,則要快,要速度,要隨機應變。否則一旦尾大不掉,變成光有重量,卻無法機動的部隊,一定會被慢慢咬死。
眾人聽了恍然大悟,甚心安,靜看火勢。
果然斥侯來回稟,道:“袁軍遣出兩營人馬追擊趙將軍,猶未回,袁軍大部隊正在滅火,收整部隊,準備出戰。”
呂嫻道:“再探!”
斥侯應命而去!
“發令各隊,等我火令,以火為號,若要進攻之時,兒郎們隨吾去戰一場!”呂嫻道。
“是!”諸將大喜過望,忙命斥侯去報信。此時是不能見火的,還是夜間。如果此時用火,必被袁軍察覺。
此時,呂嫻所帶的先鋒部隊,已到達各位,接到命令,已整裝待發,只等一聲令下!
趙雲所攻之火,叫袁軍上下損失倒不算大損失,只是人仰馬翻的受了驚嚇。
等火勢一起,袁尚見林中火勢巨大,不能透過,便沒再令追,反擊命原地退後一里,以避火。
袁軍上下滅火,清點傷亡和損失,弄的筋疲力盡,疲憊不堪。
袁尚見派出去的兩營人馬還未送信回來,這心裡就更狐疑不定,在趁現在繞過林去追擊與等訊息之間猶豫不定。
“將軍!”諸將也十分狼狽,上前請戰道:“末將願領人馬跟後協助,不能叫這趙雲跑了!”
袁尚道:“汝二人領兩千人去追。若不利,寧先後撤,也不可硬進,以防有埋伏!”
“是!”二將領命,點了兵馬去了。
袁尚心中驚疑,當即命紮營,一面戒備,一面靜等訊息。
只說這二將趁夜跑到一半,卻遇到散落而奔回的先前兩營人馬,即刻收攏而問是何回事,一問才知,是趙雲斬了兩將,又將他們殺散,他們無主之兵,即刻逃散,有回的,也有四散而走的,亂糟糟不堪。
二人大驚,一時又恨又怒,目眥欲裂,急問道:“……那趙雲可有埋伏!?”
“黑夜中奔出,趁我軍不備才取將軍首級,殺散追兵後便跑走了……”一副將道。